不等首輔魏藻德追問,張縉彥便繼續回應:

“攻防之戰,所持者何?不過天時地利人和。”

“朝廷雖然佔據地利,據守雄城京師,但內無多少守軍,外則援軍久久不至,行軍緩慢至極分明是不想真正前來救援。”

“為上,不知收攏人心,以至謠言四散人心惶恐;為下,城內不知幾多心懷鬼胎之人,各類謠言便紛紛擾擾,這絕不是一兩家能夠做出的效果。”

“城中雖有皇上從昌平帶回的三千精兵,然而人少勢微,出過一次城,便不敢再隨意出動。為何?終究都是步兵且數量太少,消耗不起罷了!”

“攻城戰中,守城的一方消耗不起,則攻城一方必然想辦法消耗,如此一來,哪怕是沒有我等,京城又能守住多久?”

“就算魏兄遲遲不願與老夫合開城門,繼續拖下去,也一定會有其他人基於各種目的開啟城門的。說不定,到時候動手的還是與我等同朝為官的同僚呢。”

說完這些,張縉彥才悠悠停下,抿了口茶水。

而對面的魏藻德,則怔怔的消化著他所說的這些話。

“煌煌大明,怎麼就......”

儘管心中同樣隱隱有著這樣的想法,但是當真聽到張縉彥一條條列舉出來,首輔魏藻德,還是頗為唏噓。

數十年前,他開始讀書,開始考舉的時候,想的怎麼可能不是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當時最大的理想,最大的抱負,也不過就是現在這樣位極人臣,匡扶大明。

但是現在......

“張兄,開城門,迎闖王,你可有章程?”

魏藻德稍稍怔神了一會,便打起精神,主動與張縉彥談起了開城的事情。

既然心中已有定論,那也就沒必要繼續糾結無狀了。

張縉彥等的就是這句話!

一聽首輔說起事宜,立刻笑道:

“哈哈,魏兄,獻城大事,怎麼可能沒有章程?老夫的計劃是......”

按照張縉彥的計劃,半夜時,以他們兩家人的身份,假借家中有人突發重病、急喪的名義,分別前往兩處城門。

透過迅速控制守城將領,以家丁等人並城中探馬共同開啟城門,迎接闖軍大軍進城。

一聽這計劃,魏藻德就知道張縉彥絕對已經謀劃已久,期間涉及的人員調動,路程安排等等,都不是短短几天的功夫就能設計得如此細節。

“魏兄,不如今日老弟我便將訊息傳遞出去,與城外王師約好後日丑時(半夜13點)開城,然後明日我等便籌備出發?”

張縉彥徵求魏藻德的意見。

這話的意思,是今日便傳遞訊息,明天天黑就開始行動。

“這......”

魏藻德遲疑了一下,腦海中不知道閃過些什麼,猶豫了一小會,說道:“獻城還是不能操之過急,再遲一天吧,後日再籌備出發,大後日的丑時開城好了。”

“誒?魏兄,兵貴神速啊!”

張縉彥等了這麼久,不想再等了。

但是魏藻德卻不願意就這麼完全按照張縉彥的節奏走下去,辯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