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二十七種)

第一系列宏觀文化

1.《中國文脈》

一部最簡要,最宏觀的中國文學史,出版後應邀在聯合國總部大廈開講,並在紐約大學講授,均獲高度評價。

2.《山河之書》

相當於中國文脈的空間版本。作者在二十餘年親自踏訪文化故地的歷程中所寫成的幾部書籍,總髮行量在一千萬冊以上,暢銷全球華文世界,並相繼點燃了晉商文化熱、清宮文化熱、書院文化熱、敦煌文化熱、都江堰文化熱、天一閣文化熱,並創造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體。本書是對那些書籍的精選、提升和增補。

3.《千年一嘆》

作者在完成對中華文明的時間梳理和空間梳理後,又投入了對世界上其他古文明遺址的對比性考察,此書為考察日記。由於整個過程需要冒著生命危險貼地穿越世界上最恐怖的地區,在海內外引起極大關注,全世界有十一家報紙同步刊載這份日記。直到今天,作者仍是全球知名人文學者中完成這一考察的“第一和唯一”。本書最後在尼泊爾山谷對各大文明的總結思考,非親臨者不可為。

4.《行者無疆》

如果說,《千年一嘆》讓世界上各種已經湮滅的古文明對比出了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優勢,那麼,本書則讓歐洲文明對比出了中華文明的一系列弱點。作者為寫此書,考察了歐洲九十六座城市。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本書已成為近十年來中國旅行者遊歷歐洲時攜帶最多的一本書。

5.《文化之貞》

由古代延伸到現代,本書描述了一批在重重困厄中仍然保持文化忠貞的現代文化人,正是他們,延續了現代中國文化。例如巴金、黃佐臨、謝晉、章培恆、白先勇、林懷民、余光中等。本書第二部分,則收集了作者在一些重大國際場合發表的文化演講,還包括了對文革災難所體現的“文化之痛”的系統分析。

6.《君子之道》

一切重大文化的核心機密,是集體人格。本書作者認為,中華文化在集體人格上的理想,是君子之道。本書縷析了儒、道兩家在君子之道上的九項要點和四大難題,作為開啟中華文化核心機密的鑰匙。其中部分內容,曾在美國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演講。

第二系列文學作品

7.《冰河》

這是一部古典象徵主義小說,被評論界譽為“後現代主義的東方美學精靈”、“極為國際又極為中國”。作者自述的創作哲學是“向生命哲學饋贈通俗情節的外衣,為重構歷史營造親近歷史的溫馨”。

這項創作,又是作者與妻子馬蘭幾度合作的戲劇行為。那些演出,每次都在國內外產生轟動式的熱烈反響。因此,本書後半部分是其中的一個演出劇本,可讓讀者在前後對照中瞭解不同文學體裁的特殊秉性。

8.《空島》

本書包括兩部小說,一部是歷史懸疑推理小說《空島》,一部是人生哲理小說《信客》。

《空島》以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中國最大的海盜、最大的貪官、最大的文化工程為情節線索,描寫了數百年高層利益爭奪陰謀中一個傳奇家庭的悲劇,最後通達佛理感悟。

《信客》以二十世紀前期中國一種特殊職業的興衰為話題,呈現了中國江南農村在走向現代化過程中所承受的迷惘、錯亂、委屈。其中,那種處於邊際長途中的孤獨和善良,讓人感動。

9.《吾家小史》

這是對“記憶文學”理念的貼身實驗。作者所倡導的“記憶文學”,與一般的回憶錄不同,主張跳過通行的歷史框架和歷史定論,只依憑著感性直覺,挖掘自身記憶,尋訪長輩親友,並以質樸敘述通達人性的艱辛、人生的悖論。因此,“記憶文學”是文學透過感性記憶與歷史“較勁”。這本書的寫作,從文革災難中為受難的父親寫“交代”時開始,然後又調查、考證了三十年。作者說:“我寫過中國,寫過世界,最後寫到自家,終於在淚眼悽迷中看透了文化。”

10.《沿途修行》

一部有關精神修煉的散文作品。作者認為,現實人生的大苦大難,是精神修煉的最佳場所,在深刻程度和震撼程度上都超過蒲團焚香。作者還認為,表述心靈感悟,最佳的文體不應該是端然肅然的長論,而應該是伸縮自如的散文。散文,是心靈最自然的作品。

第三系列學術研究

11.《北大授課》

本書是作者為北京大學各系科學生授課的課堂紀錄,副題為“中華文化的四十八課堂”。與一般學術著作不同的是,它由師生共同完成。課堂上北大學生的活躍、機敏、博識、快樂,體現了當代年輕人對中國古代文化的認可程度,頗具學術測試價值。作者在課堂上的作用,是以文化哲學作整體引導。此書初版至今,已幾度再版,在海峽兩岸受到的歡迎程度,遠超預計。

12.《極品美學》

作者早年曾受康德、黑格爾美學的深刻影響,但後來漸漸對他們過於龐大而抽象的構架產生疑惑,轉而傾心於另一位德國美學家萊辛的“極品解析”方式,並認為這種方式更接近於中國傳統美學。本書選取了很難被其他民族真正掌握的三個極品美學標本書法、崑曲、普洱茶,進行專業化解析,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了中國美學的獨特魂魄。

13.《世界戲劇學》

本書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文化奇蹟。作者在“文革”血淚中秉持生命底層的文化良知,冒著巨大風險,潛入上海戲劇學院圖書館的外文書庫,悄悄地構建起了“世界戲劇學”的龐大體制。本書在災難過後及時出版,獲得“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等多項大獎,受到海內外學術界同行的一致好評。幾十年過去,至今仍是這一學科唯一的權威教材。

14.《中國戲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