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敵當前(第2/2頁)
章節報錯
徐邦道完全可以“自掃門前雪”,按其統兵的力量盡力為之,不必主動提出去保衛金州,保衛旅順後路。但他從戰略的高度、全域性的統籌出發,“慮及金州若失,旅順孤懸難以久守;旅順若失,京津門戶洞開,後果難測”,為了抗擊日軍,完全摒棄了個人的得失和尊嚴。
江團長說:“好像你們也是才來遼東不久啊?”
拱衛軍副營統劉志強說:
我們拱衛軍,步隊3營,炮隊1營,馬隊1營,共兩千人馬。原來在天津軍糧城駐紮。中日戰爭爆發後擴充隊伍,調到大連灣徐家山附近駐紮,都是剛丟下農具穿上士兵號衣的新兵。且剛剛組建不過月餘,大多數新兵連槍支都還不會使用。
江團長說:“你們倉促參戰,戰場也不太熟悉,徐總指揮怎麼部署的啊?”
副營統劉志強說:
日軍進攻金州前,總兵徐邦道指揮把我們步隊拉到金州東面的大黑山,佔據有利地形。炮隊駐守金州城外南面扇子山,馬隊在金州城東北,負責偵察。
金州城東北5公里,大黑山的餘脈的西北麓,對面是台山,兩山之間像一座石門一樣,發源於大黑山的北大河,河谷邊上有一條路是通往金州城。石門,石門,金州之門。東依大黑山,東北臨近台山,可控敵軍正面進攻要路;北有狍子山可阻截敵軍側攻路線。金貔大道便由此經過,由貔子窩進入金州的必經之路。
徐邦道到前線後,帶著我們疾步蹬上山崗,馬上詳查地形,拱衛軍步隊3營選定距離金州10餘里的狍子山、石門以北的台山等高地為阻擊陣地,在石門子夾道兩側山頂上分築炮臺,每壘有炮四尊。徐邦道親自督促將士日夜挖掘戰壕,砌築牆壘。並很快地在大黑山北麓背蔭寨和閣條溝設定防線:跨金貔大道至狍子山一帶為中路,小部兵力設防在大黑山東麓北崗子一帶為右路。
左路陣地設在十三里臺高地。由大連灣趕來參戰的懷字軍步隊六營二哨約300人設防。
至此,金州徐、連2軍和趙懷業的步隊,共有步兵4營2哨、馬隊2營、炮隊1營共3000餘人。
進入陣地後加緊構築防禦工事,在石門子夾到兩側山上構築炮臺,每壘有炮四門,徐邦道親自督促將士日夜構築牆壘,挖掘戰壕。金州青壯男子也加入搶築工事的行列。雖兵少力單,但鬥志旺盛,軍民們決心給入侵之敵以迎頭痛擊。
徐邦道誓死抗敵的決心和勇氣,為將士所敬佩,也深深地感動了當地的人民群眾,金州人民自發組織起來,支援徐邦道的部隊抗擊日軍。
江團長說:“老百姓的熱情一定會很高啊?”
拱衛軍副營統劉志強說:
沒有想到金州的老百姓有這麼高的熱情,都恨透了日本鬼子,支援打鬼子的軍隊!我們非常感動。
夏家房的夏、閻、韓等家,為了幫助軍隊早日佈設好炮陣,把自家的耕牛和驢全牽出來,套在戰馬旁協助清軍往台山上運大炮。不少沒有牲口的農民和士兵一起向山上推大炮,個個累得滿頭大汗。
許多農民都曾向在山上嚴守陣地的清軍送飯送水。即使清軍在敗退時,也有不少農民把生死置之度外,冒著槍林彈雨給清軍作嚮導協助快速撤退。
鍾家屯西溝的鐘振富、鍾振祥兄弟,為了解救一名即將被日軍包圍的負傷清軍營官,冒著生命危險,把拴在他家的一匹馬送上臺山,交給營官騎,並親自協助營官從響水寺溝突圍出去。
金州南街馬家爐,年過花甲的鐵匠馬忠信,領著自己的徒弟和全城的鐵匠,光著膀子,連夜站在爐旁為清兵趕製大砍刀,在每把砍刀淬火時,老師傅都是親自動手。造好的大砍刀,一部分送往前線,一部分用來武裝城內的青壯年。
城內10多家燒餅鋪,通宵達旦燒製大燒餅,委派年輕人肩挑車拉送到前沿陣地,犒勞正在與敵人搏鬥的官兵。金州人民的愛國熱情給我們拱衛軍以極大鼓舞。
徐邦道在率部晝夜不停地構築工事的同時,還派遣騎兵前往貔子窩方向偵察敵情,並騷擾日寇,延緩敵人的進犯,以爭取時間使陣地構築更堅固。
江團長說:“你們能阻止那麼多日軍的進攻嗎?金州危在旦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