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昭特意提到的“晉陽”,即是山西重鎮太原。

乾佑三年,年輕的後漢隱帝劉承佑自己作死,先是把重將郭威留在開封的家人滅了門,接著又派遣使者想要弄死在外領兵作戰的郭威。

郭威不得不起兵造反,一舉攻了開封,就此滅亡了五代中的“後漢”,自己開基稱帝,建立了後周。

其時,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時任河東節度使、太原尹劉崇據河東十二州,以太原為都城稱帝,延用後漢的國號與年號,也即是所謂的“北漢”。

作為後漢的餘孽,北漢與後周自然就是一對天生的死對頭,不掐死對方不算完。

迫於後周的強大威脅,北漢剛立國就倒向了遼國契丹人。

後周顯德元年,後周太祖郭威養子郭榮,也即周世宗柴榮剛剛繼位,北漢便結聯契丹,一起聯兵南下。

周世宗柴榮親自統帥禁軍迎戰,趙德昭的皇帝老爹趙匡胤,當時是周世宗柴榮麾下大將,親身參與了這一場血戰,他率領兩千人隨同柴榮衝鋒,最終一舉擊潰了北漢大軍。

隨後,後周軍隊趁勝進軍,重兵圍困太原城,時間長達月餘。

但是太原城牆堅厚高大,又是依著山勢而建,地勢十分險要,最終還是沒能攻克。

其後大宋代周而興,後周與北漢的死對頭關係,也在大宋與北漢之間延續下來。

在大宋君臣眼裡,北漢小朝廷這一小撮前朝的前朝餘孽,便如同一根肉中之刺,不把它拔掉渾身都不自在,更別說它還與北方勁敵契丹的沆瀣一氣,這個就更不能忍了。

而從乾佑三年至今,已經二十多年過去了,北漢雖然國勢日益窘迫,但它就好像是一隻打不死的小強,仍然頑固地盤據在河東,所憑藉的正是易守難攻的雄城太原。

在原本的歷史上,太原城直到趙光義繼位後,方才領兵攻克,但緊接著便被遼軍在高梁河打得全軍覆沒,以致於趙光義趴在一輛驢車上狂奔千里,方才驚險逃脫。

而在這一世,趙德昭當然不打算把太原城留給趙光義去打。

……

盯著沙盤沉默一會兒後,趙匡胤轉過頭看向趙德昭,臉上神情似笑非笑:“我就知道,你小子挖空心思鼓搗出這個沙盤來,不會單單是給我做壽禮,一定是藉機打著什麼主意,看來你小子這是還惦記著要領兵是吧?”

“是!”趙德昭毫不避諱,爽快承認:“兒子說過,槍桿子裡出政權!爹爹也承諾要扶著兒子起勢的。但兒子覺得,要想起勢莫如軍中。而在軍中起勢,則莫過如憑藉戰勝攻取的大功,贏得將士之心!”

“二郎,你太著急了,太原堅城不是那麼好打的。”趙匡胤神情凝重,緩緩搖頭。

趙德昭笑了笑並不反駁,他原本就沒指望能夠輕易說動皇帝老爹。

但是按照近來父子倆交手過招的套路,皇帝老爹拒絕他提出的某個大請求後,通常會給出些小甜頭作為安撫。

反正總能撈到些什麼,不會落到一個空手就是。

果然,趙匡胤稍稍沉吟,馬上笑著轉口道:“要收軍心,也不是隻能靠著統兵出征、戰勝攻取,還有更加簡便易行的法子,你倒是猜猜看?”

趙德昭有點懵逼,一時猜不出來,只能搖頭。

“當然是發賞了!”趙匡胤自己揭曉了答案,隨即含笑道:“二郎,你再猜猜看,老爹這次壽誕,文武公卿、邊軍將領、後宮嬪妃,哪哪都賞到了,為何遲至今日都還沒有頒給禁軍賞賜?難道拱衛京畿的二十萬禁軍還比不上後宮嬪妃要緊嗎?”

說完,趙匡胤笑容滿面,朝兒子擠了擠眼睛,意思是其實用不著你小子挖空心思,老爹早替你小子謀劃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