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居然真的答應了齊王的可笑建議,眾大臣並不奇怪。

因為從趙匡胤派給趙德昭的兵力上,就能看出他對此事能否成功的一個判斷。

五百人馬!簡直連邊境線都過不去的吧。

更別說深入敵後燒敵糧食了。

估計這就是聖上對齊王的一個敷衍。

不然又如何呢,畢竟是自家的孩子,自己不給面子,還等著誰給面子。

中立大臣們也就罷了,晉王系的更是完全不看好趙德昭的想法。

還裝的保密的樣子,什麼散朝,只留下三品大臣。

就你這臭主意,七品官怕都嗤之以鼻。燒糧食先不說,先說說你那水洛城,能不能守到一個月後吧。

一個月內,若是城破,不但趙元佐,高懷德等人都要隕落。

渭州府也保不住,那時候北漢軍長驅直入,不但餵飽了北漢全國,大宋葉門口大開,契丹尚在蠢蠢欲動……

趙光義見到這裡,禁不住打了個寒顫。

好在皇帝沒有信任趙德昭這小子,不然可有得麻煩了。

他認為水洛城根本堅持不了多久,很快就將被攻下,那時候趙匡胤還是得要御駕親征,到時候自己一定要儘量留住那些自己一系的文武。

讓他們儲存實力,一旦前線頂不住了。他就可以伺機把那些節度使的兵權重新拿回來,加上廂軍的兵力,一舉擊敗契丹,登上大寶。

趙匡胤見事情定了,讓大家散去,帶著趙德昭回了皇宮。

趙光義看著他們的背影,心中充滿妒意。

父子二人回到福寧宮,趙匡胤走在前邊,直奔後庭大院。

趙德昭立刻明白。

來到兵器架前,趙匡胤一把抄起平常自己最愛的那條金漆鑌鐵頭的齊眉棍,腳下一翻,把另一根長棍踢給了兒子。

趙德昭穩穩接住,齊齊擺了個門戶,這就對戰起來。

國術門裡,自古有“棍是百兵之祖”的說法。

加槍頭就是長槍,安戈刃就是大戟。

加一根橫閂就是柺子,填一條鏈子就是鏈子棍……

百變機出,變化無端。

既是最原始的武器,又可演化為最複雜的器械。

所以父子二人都喜歡這種武器作為趁手的兵刃。

熟悉了棍法,也就可以同時兼解長槍大戟,柺子流星等兵刃的用法。

這符合上位人相容幷蓄的想法和風格。

兩人酣暢淋漓的鬥了一回,趙德昭雖然還是遮攔多,回擊少,但是畢竟能勉強招架,偶爾還能略為還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