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立狀(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匡胤父子心中猛打小算盤,趙光義那裡也沒閒著。
和趙匡胤的感覺一樣,趙光義也是透過這段時間趙德昭的所作所為,覺得他既然敢這麼說,那麼多半就真的能成此事。
可是如果真的成了,他帶回了可使大宋昌盛萬代的寶貝良種,自己的儲君之位只怕就徹底沒了。
事到如今,只有逼緊一點,他要是不成功,就要擔負責任,起碼儲君之位是別想了。
就算成功了,到時候再想辦法拆解。
“任大人你不必如此!相信齊王也是為民之心,表現得急了點,並不是對你個人有什麼成見。”
趙光義先把任至仲安撫一番,接著又道,“德昭,你拳拳之心,天日可鑑,但是還是要注重安全,本王以為,此舉雖然或有成算,但是危險太大,滿朝文武都為你擔心啊,你若是……唉!還是要謹慎!要三思!”
這話就給趙德昭套上了緊箍咒,你牛皮吹得太大,滿朝文武都知道了。
就算陛下偏心寵你,給你機會,當玩兒一樣讓你去收穫功勳,那你也得拿出好的成績來,不然就是你父子傾全朝之力只為自己的自私行為。
趙德昭如何聽不出來?不過他不在乎,南洋就在那裡,連迷霧都不曾遮蔽過,只需要闖過那片海域,一切就在眼前。
“德昭知道,此事既然出口,就有了責任與承擔!我願立下軍令狀:此去若毫無建樹,枉對朝中文武的信任,就進翰林院閉關十年,不滿不出!”
這個誓言發的不可謂不重。
十年不出,什麼朝事都不參與,也就等於什麼經驗都漲不了,什麼成就都不會有,什麼政績都拿不到。
那麼儲君之位就徹底涼了。
趙光義聽了覺得很滿意。
趙匡胤雖然覺得他這個誓言重了,但是估計他要是沒有把握,絕對不會這麼賭。
滿朝文武大臣更是不敢參與。
於是這件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趙德昭自己出錢,找匠人設計圖紙,工部出工出料,在南海之濱,即日就開始造巨船。
為將來下南洋拉開了帷幕。
而與此同時,大宋西北邊境,渭州,水洛城一帶。
因為北方冬早,此時的氣溫已經開始巨降,趙元佐下令遷出的渭州周邊的邊民沒有了禦寒之屋,只能一路向南逃難。
百姓邊走邊罵,無不痛斥朝廷荒謬,沿途官員也是怨聲載道。
心想上邊派下來的人也太貪婪了,為了斂財都不掩飾了,直接強搶,要是這樣能行,我們早下手了,還用的著白在這裡當官十幾年。
怨懟多了,連王繼恩都感覺有些過分了。
這麼搞雖然錢沒少劃拉,可是造成的危害實在太大。
民怨如海,趙元佐有些舉動,王繼恩都看不明白,簡直就是窮兇極惡,窮兵黷武了。
若是北漢真的來侵,倒也罷了,若是不來,只怕輪不到自己回朝,就被這裡的百姓撕了。
就算僥倖回朝,這麼長時間攢下的官司,怕也落不下好下場。
正在胡思亂想,“鎮邊特使大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