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說完了處理結果,就宣佈散朝。

眾文武紛紛離去。

趙光義看著趙德昭,目光轉動,似乎明白了什麼。

他故意放慢腳步,和趙德昭走在了一起。

王子興和石元亮本還想陪著趙德昭一起走,見了這幅光景,也不敢打擾,都先撤了。

趙光義淡然一笑,對趙德昭道,“賢侄!你可真是好手段!本王雖然還不知道你現在的腦袋中到底在想些什麼,但是我猜,渭州邊境之事,一定會平安無事。”

趙德昭也是淡然一笑,“王叔!此事定然如此,王叔不必多慮!”

第二天,趙光義不敢怠慢,把幾個兒子都送到了翰林院學習。

不過人雖來了,但是其實真正能學習點兒知識的,只有二子趙德明,三子趙德昌兩人而已。其他人都還年幼,來雖來了,其實並不能學習什麼。

晉王家的小王爺,其他翰林都敬而遠之,於是趙德昭以資政殿大學士的身份親自出面。

趙德明和趙德昌,對趙德昭原本是有些抗拒心理的。

因為父王最近每次回家都要大罵趙德昭,而且這次據說大哥趙元佐被處罰,也是因為趙德昭。

不過也僅僅是抗拒而已,兩個半大小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對趙德昭的態度還遠達不到敵視。

趙德昭先給他們道題,“何以為儒!”

然後又問了個類似的問題,“何以為耕!”兩道題就把兄弟倆搞蒙了。

一旁路過的翰林們聽了也是無奈搖頭,本來這種佛家打機鋒一樣的問題,是專門用來對付趙德昭這種思維跳躍的機靈鬼的。

現在居然被他用來考晉王家的小王爺。

搞得翰林院就會這種刁鑽古怪的營生似的。

正常情況下,難道不應該從蒙學開蒙的粗淺問題問起嘛。

不過齊王這麼問,誰敢有意見?

之前有意見的,都在皇糧所深造呢。

對於趙德明趙德昌的回答,趙德昭自然是不給過。

其實能過他也不會給過,原因自然是要達到自己的目的。

“你們兩個,這個答案不過關呀!既然如此,就接受我資政殿大學士的懲罰吧,去皇糧所學習!”

趙德明和趙德昌對視一眼,“皇糧所有什麼可學習的!”

“皇糧所需要你們學習的東西多著呢!你別以為那裡就簡單了,咱們翰林院裡,像李煜,李穆,徐鉉這樣的大儒,都在裡面進修過,曹太傅的公子曹璨,還感動的放聲痛哭過呢。”

一番話說的兄弟倆躍躍欲試,也有了想去皇糧所看看的衝動。

趙德昭帶著他們倆來到試驗田,這裡有幾種趙德昭親自培育的高產蔬菜的育種田。

另一邊,最早收穫占城稻的那塊地上,第二茬的占城稻也已經再度結穗。

“這……是冬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