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趙光義讓趙元佐再度帶上些禮物,來找趙德昭表示感激。

雖然心中敵意依然,但是趙光義老謀深算,認為這便宜不佔白不佔,只要臉皮夠厚,這種事他可以一直享受到最終雙方翻臉對決。

而趙元佐當然知道父王的心思,不過他自己也想找趙德昭。

上次見面,使得趙元佐認為之前對這位頑劣王兄的看法都是錯的,不完整的。

這次他打算讓趙德昭多給他說的有用的東西,因為無論做稻種推廣使還是鎮邊特使,都需要農耕和對外軍事的相關知識。

他趙元佐是一無所知,但是趙德昭卻是大行家。

對外軍事趙德昭剿滅了南漢偽王,功績卓著。

農耕方面更是不得了,發現,培育了占城稻種,更是試驗成功,按照聖上的話,從此大宋百姓食可以無憂矣,絕對是莫大的功德。

他命幾個家人帶著禮物,來到齊王府。

“小王爺!我家殿下沒在,他一大早就去翰林院了,據說今天大儒二試。”

錢牛兒出來應答。

趙元佐拍頭,這件事情居然忘了,王兄被聖上晉升為資政殿大學士,並命入翰林院修習。

他正在猶豫是在府上等還是先回家,忽然又有內侍來稟報錢牛兒,

“殿下已經透過二試,現在帶著幾位儒士去皇糧所了。”

錢牛兒笑嘻嘻道,“這不是成了和上次一樣的。我家齊王殿下就是厲害,一代大儒都說不過他,還要陪他一起去幹活兒。小王爺,你要去嗎,我陪你一起去皇糧所找殿下。”

於是趙元佐跟著錢牛兒轉奔皇糧所。

邊走邊想,這位王兄還真是不一般,據說上次就讓大學士李煜吃癟,還因此氣的鬧了病。

不過他把儒士們帶到稻田勞作,貌似聖上居然完全沒有評論。似乎也並不是反對他這樣的做法。

現在二試也過了,他又把儒士們帶去稻田,看來三試過後,也會如此。

想到這位種種出人意料之舉,趙元佐是既欽佩又覺得好笑。

什麼時候自己也有這樣的本事,既能辯倒大儒,又能做些有趣又有益的事情,那就好了。

趕到皇糧所,果然趙德昭就在那裡,正帶著幾個翰林領略田園生活。

李穆等幾人被他硬拉著在田地裡幹活,手上很快打了泡,長指甲也差點斷掉,可是幾個人半點不敢違逆。

一是因為試場上被趙德昭辯倒,連還嘴餘地都沒有,二是怕傳出去丟人。

幾個經年老儒居然被個年輕人用語言擊敗。

這要是傳出去,尤其是被皇上聽到的話,哪裡還有儒士的面子。

所以幾個人咬著牙血拼,不過他們乾的再怎樣,也比不上趙德昭。

趙德昭左右肩各扛一個大麻包,如走平地,毫不吃力。

為了教育幾個儒士,他還邊幹活邊誦讀陶淵明的《勸農》,以示儒士不學無術,只重經義的弊端。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智巧既萌,資待靡因。

誰其贍之,實賴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