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讓李穆把持第二關的考核,就是想知道兒子是怎麼對付這個儒林一品的。

最近一段日子,趙匡胤自覺生活快活了很多。

最大的兩個快樂源,都是兒子趙德昭帶來的。

第一個自然就是這個兒子開竅了,再不想兒時那麼頑劣。

不但有了心機,能夠和那些迂腐又狡猾的大臣們鬥上一鬥,還有了家國的意識。

甚至還能夠帶兵打仗,平定南蠻。

這些可都是趙匡胤平常夢裡才能想到的。

第二個就是趙德昭帶回來的占城稻種,眼看收穫在即,用不了多久,還可以再種一茬。

所謂民以食為天,而國以民為本。

民無食則國無本。

這次占城稻種試驗成功,全國都可以大面積推廣,大宋百姓從此食無憂矣。

這可是宋以前千百年來歷朝歷代無人做到的豐功偉績。

僅此一個大功勞,趙德昭就值得儲君的位置。

“來呀!朕的嫩米粥可煮好了!”

自從上那次病癒,趙匡胤的飲食習慣也有了改變,甚至連口味也發生了變化。

最近他就喜歡上了占城稻種種出來的新鮮的嫩米粥。

別有一番中原稻沒有的清香,配上醬油醃製的宮廷小鹹菜,格外誘人。

有時候想想都令人垂涎欲滴。

端著內侍捧上來的粥碗,趙匡胤又喝起了嫩米粥。

“陛下!張德文等翰林、學士求見。”

“嗯?”趙匡胤放下粥碗,這幾個人正是翰林院要給趙德昭一考把關的幾位儒士。

他心中好像明白了些什麼。

“請他們進來。”

少頃,幾個翰林歪歪扭扭走了進來,有兩個腳上居然還沾著泥巴,害的兩個太監一路跟進來擦腳印。

“陛下!臣等實在是……委屈啊……”

幾個翰林被趙德昭強拉去皇糧所,開始他們還以為只不過是趙德昭想炫耀他種田的成果罷了。

沒想到有人丟給他們幾把鋤頭,居然真的要去犁地,幹活。

他們還不敢不幹,堂堂齊王也在身邊幹活,是真幹。

而且乾的比他們還多,還快。

一會兒功夫下來,幾個人手上就打了泡,可是趙德昭還是不肯放他們走,溜溜在田裡折騰了半天,這才把筋疲力盡的幾個人放了回來。

趙匡胤聽了幾位翰林的哭訴,嘴角牽動,終於還是壓住了笑意。

“這小子又胡鬧了,眾愛卿不必和他一樣見識,等他回來,我一定教訓他。”

說著四下巡視,“李愛卿呢!怎麼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