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說話!”

趙匡胤擺手讓他們起來,自古君威不壓民,沒必要在老百姓身上耍威風。

“朕來問你們!這是吃的什麼飯?”

趙匡胤一張口,就問的非常內行。

這時正是中午,若是東京城內,百姓們吃飯,自然是吃的午飯。

然後鄉村貧窮,一般都只是早晚兩餐而已。

所以趙匡胤問他們吃的什麼飯。

“回聖上!我們吃的是中午飯,自從皇糧所建在這裡,齊王殿下招我們這裡的閒散人等幹活,給的工錢雖然不算高,但也是額外多的錢財,所以我們現在都是一日三餐。”

趙匡胤點點頭,“這才吃的不錯嘛!還有肉食,可是殺得耕牛?”

古時農事繁重,農具少且低效,缺乏灌溉,產量又低。

所以自漢以來,歷代都明令禁止擅殺耕牛,以免影響農耕。

不過現在趙匡胤倒是不認為眼前的農戶是殺了耕牛吃飯。

就算有錢,這麼做也是太得不償失了。

“聖上!這可不是耕牛肉!耕牛我們都寶貝的不得了,怎麼捨得殺來吃肉!”

“不是耕牛?那你們這吃的是什麼肉?”趙光義拿起勺子攪動肉鍋,見裡面肉塊顏色確實不像是牛肉。

“這是豬肉!豕!豕肉!”

宋以前,古人吃豬肉的很少。無非兩個原因,一是因為豬太骯髒,沒有格調,是低階下賤的東西,吃它的肉也就跟著丟人。

二就是豬肉腥且帶些臭味,不是那麼好吃。

而且中醫還因為豬肉含有微毒,吃久了也會中毒。

直到蘇東坡改良豬肉吃法,豬的飼養也漸漸去除了豬肉的腥臭,才開始慢慢流行起吃豬肉來。

東坡肉之所以有名,不但是指的一道名菜,更多是紀念蘇東坡賦予了後人吃豬肉的方法。

“豕肉?豕肉也能吃?不是說又腥又臭?”趙匡胤也看了看了肉鍋,半信半疑。

“豕肉當然能吃,我們這還是聽齊王的,學會了他教我們的豕肉吃法。”

又是齊王!

這時不單是趙光義,就連趙匡胤,以及其他大臣也都驚呆了。

怎麼又是他,他這出鏡率也太高了吧。

趙德昭被淹沒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微笑不語,低調的很。

“你來說說,齊王是怎麼教你們吃豬肉的?”

“聖上!齊王教我們早早把豬閹割掉,騷線取掉,豬肉長大了之後就不會那麼腥臭,而且因為早早閹割,豬就會別無他求,活的很懶,長膘很多。”

“現在我們每頭豬養大吃肉,殺掉時都有兩三百斤。”

趙匡胤咧了咧嘴,好傢伙!

我這兒子現在比老子懂得都多,這些知識我自己居然都不知道。

豬居然還可以這麼養,這麼吃。

“那它的滋味如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