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起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時的趙德昭,還是遠遠不如蕭韃瀨的,其實他不斷的征伐,取汾州,戰雲州,下北漢,中心思想就是要震撼蕭韃瀨,讓他輕易不要對自己下手。
這個目的基本還是達到了的。
蕭韃瀨也已經聽到了趙德昭最新制造出來的一些新鮮玩意,單兵武器,攻城炮等等,已經趙德昭的大宋軍一些新奇的戰法,都使蕭韃瀨倍感新奇。
這也是蕭韃瀨顧忌趙德昭,寧肯打滿級號段學全的原因。
段學全雖強,還在蕭韃瀨的勝算之內,而趙德昭,隨著他勢力漸漸地水漲船高,蕭韃瀨越發覺得打趙德昭很沒譜。
所以趙德昭得到了齊王的爵位,段學全卻不能。
而這次蕭韃瀨一怒發兵,自然打的也是段學全,拿下大理,趙德昭再厲害,也不是對手了。
至於李成思,在蕭韃瀨眼中,都不過是小貓三兩隻,根本不值一提。
讓他們自己相互鬥一鬥就最好,打個兩敗俱傷,自己反倒可以漁翁得利。
鑑於段學全此時的勢力也不容小覷,蕭韃瀨決定親自領兵二十萬,帶領手下一眾文臣武將,南下征討段學全。
決定一出,令行如風,滿朝文武都動作了起來。
訊息傳到大理,段學全倒吸了一口涼氣。
原本看著最安全的自己,居然眨眼就成了被討伐的物件。
要講小諸侯,李成思,是更容易吞併的物件。
要講風頭十足的,作了也不死的,當然是趙德昭了,一兩年內拿下兩州,成為最大的地主。
這蕭韃瀨偏偏兩頭不找,專找我這不吭聲不胡鬧的。
沒的說,只好硬著頭皮打了。
原本驕傲的段學全,認為普天之下也就是蕭韃瀨比自己強了,就算他要吞併諸侯,一統天下,也應該是最後才動自己吧。
雖說絕不投降,段學全到底還是派人給蕭韃瀨送去一封信,希望能化干戈為玉帛,哪怕真要打仗,也等過兩年安穩日子再說。
可惜蕭韃瀨性子急,出手快,使臣剛到黃河邊上,契丹大軍已經啟程。
兵荒馬亂,使臣不能自保,只好又回到了大理。
其實使臣前腳一走,蕭韃瀨發兵的訊息就已經傳了過來,段學全料到已經晚了,這封信多半無法奏效,所以就立刻下令,動員大理力量,準備抵抗。
蕭韃瀨派韓章為先鋒,常元壽做副將,領軍三萬作為前鋒,派金泉為隨軍謀士,跟隨前鋒軍進軍,參謀軍事。
這就體現出蕭韃瀨的用人之道,常元壽論資歷,比韓章老,論親疏,比韓章親,哪怕單論武勇,也不在韓章之下。
但是蕭韃瀨就是看好韓章更會帶兵打仗,所以力挺韓章為先鋒主將,為了怕他壓不住軍中老人,還特地派了金泉輔佐。
而大理軍中,段學全派高成雲掛帥,盡起大理十二萬兵甲,做堅決的抵抗。
高成雲命馬堀為主將,吳宇為副將,松濤為監軍,領軍兩萬為前鋒,趕往北邊禦敵,
大理最能打的兩員武將,現在段學思是在病重,不能出戰。
而芒常則被張昭張紘兄弟堅決留在段學全身邊。
因為大理表面看似平靜,內裡還是有個別勢力有篡逆之心的,上次段學全就差點出了事。
所以如今把持大理內部大權的高氏兄弟,就以安全為名,把芒常留在了段學全身邊保護。
契丹大軍直下騰衝,目的是南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