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不少人,別說在太原,就算在整個大宋時代,都可以說是很有些名氣的。

趙德昭很高興的接待了他們。

並且和每個人都談了很久。在趙德昭的心中,這已經不僅僅是為了眼前的問題,更多是希望從他們身上聽到對於整個太原,甚至是全國的看法。

趙德昭手底下很缺人,他衷心希望這些人才都能留下來,為自己,為太原,為大宋,為漢人,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正所謂博採眾長,聽了很多有見地的看法,趙德昭對於怎樣解決安越問題,終於有了個明確的想法。

其實對於解決北漢問題,這些文人名士的看法十分多樣。

有人說勸降的,有說見好既收,教訓一番即可的,也有說除惡必盡,建議直接滅國的。

對於這些看法,趙德昭本人比較傾向於後者。

作為有著前世穿越經歷的趙德昭,是深知那些無恥者的無恥的。

你覺得仁義治天下,但是他們眼中根本沒有善,過分的仁義反倒成了戕害生靈的推手。

不過趙德昭為了留人心,不和任何人爭議。自己卻暗下決心。

北漢必須滅,有些人必須死!

不過滅的方法,大可商榷。趙德昭覺得,有時候大可壞那麼一些。

反正對方就是壞人,把壞用在他們身上,也就不會有什麼愧疚。

當然,當你代表一個國家的時候,確實仁義還是會青史留名的,不單單是為自己,也是為了自己身後這個國家。

不過趙德昭自詡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要仁義,還得多等等,等到自己的實力真正能做到碾壓一切的時候,趙德昭也願意仁義一下。

當然不是現在。

很快,一個個訊息就傳出了北寧城,傳到了太原。

“什麼?趙德昭要撤兵了?”北漢王鐵青的臉上,終於有了一絲喜色。

“早就該撤了!一支孤兵。潛入我北漢境內這麼久,不撤還等什麼?我的太原可不是那種兩丈高城牆的小城!”

“可是……王上!昨天他們還說,趙德昭要招安咱們呢。”

“哼!想得美!招安老子,”

北漢王這裡和成元令每天聽著北寧傳來的訊息,跟著訊息上下沉浮,一會兒大罵不休,一會兒又齊聲誇讚趙德昭有眼光,好像趙德昭真的做了什麼似的。

一晃過了十天,這天終於有據說是大宋軍的使者,來到了太原。

昨天北漢王剛剛聽到的資訊,是說趙德昭打算狠敲一筆竹槓,讓北漢王出一大筆錢做軍費,就自行撤兵了。

北漢王心中雖然不喜,不過卻喜怒不形於色,讓進使者,見禮之後大家談了起來。

使者說劉大宋已經決定,要北漢王交出一萬金子,把勢力徹底撤出這裡,然後親自負荊請罪,就可以既往不咎,撤回全軍。

但也希望北漢王以後就恪守本分,不要再進犯大漢邊境。

北漢王心中喜不自勝,這其實也是他自己這些天來在腦海中盤旋的最好打算了。

他知道趙德昭的野心。

但是趙德昭現在實力日漸做大,在征服的征途中,以後一定也會遇到看見很多類似的問題,所以他會從自己這裡學會收買人心。

今天北漢及北漢王的下場,也會決定以後那些猶豫著要不要投降或者歸順趙德昭的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