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元令聽完瞠目結舌,久久無語。

自從北漢國力膨脹,對大宋用兵一來,加上這次,他已經經歷了三次這樣的及其打擊軍心,打擊士氣的大事。

第一件就是在豐原鎮,幾千北漢軍士被全殲,然後被築成京觀,永遠儲存在與交州接壤的地方。

第二件就是整個北漢人的希望,第一勇士劉元詔,被大宋大將方正奇二十招就殺敗,狼狽奔逃。

所有人都知道,要不是他怕死逃了,只怕數招內就會被方正奇一刀劈死。

而今天上午聽到的,就是第三件了。

來投誠的土匪軍頭子常凱,在上次以優勢兵力,強行攻下豐原鎮營盤,並當場斬殺蔣虎仁之後,只剩下兩千手下。

成元令把他撤到了雲州,沒想到反而送了大宋軍一個大禮。

趙德昭居然派人不遠幾十裡跑來雲州,將常凱和張超當場格殺。

這一下北漢丟了個大臉,以後誰還敢降順呢,北漢居然連降將都保護不了。

更有甚者,還有人傳說自己把常凱的兵權削了,導致他生悶氣,喝多了酒,而被大宋趙德昭軍夜馳二百里,夤夜砍了頭顱。無論如何,這一波北漢輸的比較多。

而自己又無可奈何。

如果連劉元詔都不能贏的話,那麼將挑是沒希望了,就只剩下陣戰。

可是對方謀士,名將眾多,幾乎麼個人都有文化,學過兵書,這一點上,北漢人差的更多。

難道是,殿下選錯了開戰的時間?可是這時候分明是幾百年來北漢最強的時候。

那就只有一個答案了,雖然成元令不願意承認,但也不得不承認。

其實不論何時何地,北漢都不是大宋的對手,也就是說不是大中華的對手。

可是北漢又不得不戰,誰讓北漢也有國民。也要追求地位呢。

既然開了這個頭,就要堅決打下去。

成元令站起身來,揹著手走了幾圈,現在雲州被偷襲,有功的土匪降將常凱被大宋軍夤夜偷襲斬首。這件事已經發散開去,北漢如果再不動作,就太丟人了。

看來準備許久的大戰,終將要拉開大幕了。

成元令下令,派部將韓子琮帶領五千人馬,攻打再度被大宋軍奪回的豐原鎮,自己親率一萬人馬,在雲州與西山之間設伏。

因為西山被圍,雲州必然會出兵相救,自己就埋伏在這裡抗擊援軍,同時派勇將劉元詔,帶五千人馬,直抵雲州。攻城。

如果一切順利,很可能三線作戰全部大勝。

因為成元令已經計算過,大宋軍在這一帶的駐軍雖然人數也不少,但是如果自己先發制人,趙德昭一定不可能反應的過來,這樣三線作戰很有可能都是自己區域性佔優。

等到對方反映過來,自己應該已經取得三線的勝利。那時候再合兵一處,對抗一波趙德昭,以勝利姿態對戰失敗的一方,士氣也佔優勢,很可能兩國之間的態勢,就此逆轉。

拂曉,陰天,霧靄茫茫。

豐原鎮營盤前,韓子琮看著對面戒備森嚴的王子興以及他手下兵強馬壯的兩千人馬。也是有些撓頭。

這裡北漢已經打過兩次,每次都是損兵折將,傷亡人數遠超對方,然後雖然勉強拿了下來,但是很快就又丟了。

而這次,這個苦差事輪到了自己,攻擊人馬沒有變,但是對方的防禦人馬卻憑空多了一千。

韓子琮不是降自己計程車氣,實在是覺得自己運氣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