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復甦篇 第二十三章 所謂古法(第1/2頁)
章節報錯
得到古法秘技的姜遂並未第一時間回去,而是在地下城尋了一處偏僻的客店住了進去,之前文煊與梁靖給了他不少銀兩,花上一段時間不成問題。
他要藉助課餘時間摸清這種古法的原理,也許能夠幫助他突破無靈造陣。
“無靈”之態,一直都是修士們研究的方向,在久遠的時代,一種被稱為“武者”的修行者,他們不需要藉助天地靈氣,直接開發自身,一樣可以擁有通天徹地的力量。
但是這種修煉體系已經在歷史的洪流中被淘汰,甚至相關的記載也全部流失,姜遂曾經翻遍姜家藏書閣,也只能抓到一些蛛絲馬跡罷了,而有用的內容卻一絲也沒有。
如今修士,從凡修的真氣、元氣伊始,再到將來鑄宮的靈氣,皆以勾連天地之氣與自身之氣的納合,所以統稱為靈脩,修的是天地之合,萬世長生。
但往往長生之路總是屬於少部分人的,更多人會被攔在凡修這條路上。
雖說天地有序,萬物自然,可眼看同活一世,有人卻能千古常在,有人卻不足百載而歸寂,總有心不甘之人。
這就有了研究“無靈”長生之道者。
“無靈”修者,並非說就不是靈脩,但他們一定掌握著無靈脩法。
有的藥師,苦於無法成為靈脩,但又想突破壽元界限,不得不行走偏道,把自己活生生練成了藥人,藉此增長壽元,藉以異類長生;
有的靈紋師,不甘修為難破而身死,便在靈紋一道尋求突破,煉製出了“決死符”,用靈符把自己的靈魂死死封在肉身之中,最後成了不人不鬼的怪物;
陣師、器師、丹師、趕屍人、尋龍師、截脈者......即便是很多靈脩,在境界達到某個界限時,突破無果,他們也會開始走向這條路。
姜遂會跨入這條道,除了自身體質原因以外,還與姜家那位送他《陰陽訣》的老人也有很大關係。
那個老人是姜家裡唯一支援他的大人物,但在多前卻差點老死,《陰陽訣》本身就是無靈之態的一種產物,亦或是說一顆成功的果實。
老人對長生的執著感染了姜遂,也讓他一點點走上了這條道路,並且將這顆果實分享給了他,與他有大恩。
但話說回來,“無靈”的修行之法,基本就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沒有人可以無靈脩行,更多的是怎麼藉助這種狀態和理念去做突破。
不同的人需要走出不同的道路,即便擁有他人贈與的果實,最後也不一定能成功複製,姜遂需要去開拓專屬於自己的無靈之態。
他的“無靈煉血造陣”,看似沒有藉助靈氣就佈置出了靈陣,可其實也是藉助生靈之血,牽引靈氣到陣法中,以完成陣法的執行罷了。
但這已經是許多無靈脩者夢寐以求的東西了。
姜遂困在自己的理念裡已經兩三年了。
“透過外物吸引靈氣,以達到無靈脩者可運用靈氣,但這種運用只是浮於表面,如何才能有更深層的利用呢?”
姜遂獨自訴說著自己的問題,同時翻看著手中古法秘技。
“氣穴?”
靈氣,帶著一個氣字,但它並非是某種氣體,在未曾凝聚時,它會浮藏與天地萬物之中,只有鑄宮完成,成為一名靈脩,才有能力從天地間凝取靈氣。
未經靈脩吸納的靈氣大多是類似火焰狀的存在,但會因為其屬性,呈現五彩斑斕各異的繽紛顏色散落天地塵世。
一旦進入靈脩體內,靈氣就可以呈現各種形態,它可以是一張紙,可以是一根筆,甚至可以是一塊能吃的瓜薯,主要看修士本身如何運用它。
“如何提取天地間的靈氣?”
姜遂劃開左手掌心,右手食指點了一下鮮血,直接在左手掌心刻畫出一個微型聚靈陣雛形,一絲絲帶著鮮紅氣息的霧狀體開始盤繞在他的右手掌外。
看著豔麗絕倫的靈氣,姜遂伸手試圖將其攥進手中,可手掌抓去,所有靈氣瞬間散去,如眼簾蜃景,飄忽懸謐,可見,不可追究。
掌心傷口很快癒合,姜遂繼續把注意力放回古法秘技中。
“在體內開闢氣穴,如燕雀築巢,築巢者可取以空存靈氣,但是......嘶~好狠!”
這篇古法秘技就叫《燕巢殘靈法》,“燕巢”就是氣穴,利用真氣在體內脈絡穴道里疏通一個個氣穴出來,但並非有了氣穴就可以儲存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