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從下午二點開始,到傍晚時分戰鬥才將將結束。

方圓數里的河灘、丘陵、田野,以便沿岸河面上,數小時之間,堆上一層厚厚的血泥,根本沖刷不去。

空氣中彌散著濃烈、而讓人窒息的血腥味,就連鳥獸、野狗,都被薰得遠遠的避開。

一個下午的撕殺,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戰場,已變得一片寂靜、肅穆。

剩下的只有野狗和禿鷲們,在遠遠的歡叫著。

渡江過來的北洋軍大半個協旅,除了有二百餘人投降之外,全部陣亡,慘烈場景足以驚天地泣鬼神。

劉家廟防禦戰,終於以武漢革命軍大獲全勝而告終。

這次戰役,共殲敵六千餘眾,其中北洋陸軍四千餘,包括二個重炮營,雜牌清兵二千餘,包括一個建制騎兵營和一個標團,擊斃協旅長一人,標團長三人,營連官若干。

劉家廟大捷,極大地鼓勵了武漢革命軍計程車氣,同時,更加激勵全國各地反清勢力的興起,各省府相繼獨立的通電,是此起彼伏,動搖著大清江山,讓統治者們惶惶不可終日。

……

就在漢口三道橋,劉家廟發生激戰的當天,一江之隔的漢陽城,同樣燃起戰火。

第一路軍馮國璋在漢口東北郊三道橋,劉家廟佈置進攻之外,他的司令部參謀們,給他擬定了開闢第二戰場的計劃,他簽署了這個作戰計劃,任命北洋陸軍第四鎮師統制官,也就是鎮師長王遇甲為漢陽前敵總指揮,向漢陽西郊蔡甸發起攻擊,企圖攻佔漢陽城。

王遇甲領命之後,興沖沖從信陽直奔湖北孝感,在孝感設立前敵司令部,然後命令他麾下的一個協旅,佔領新溝鎮,強行徵用民船,準備渡過漢水向漢陽蔡甸進攻。

漢水,又名漢江,是長江的一條重要支流,在湖北段以河床寬,沙灘渡口多而著稱。

無獨有偶,英美德的十艘軍艦,駛入漢江,對革命軍的蔡甸,三眼橋,王家灣陣地,以及龜山炮臺,用他們強大的艦炮,進行了一個小時的轟擊,傾斜了近千發炮彈,可謂是拚盡全力,以此來表示對清王朝圍剿革命軍的支援。

由於漢口三道橋和劉家廟的炮擊在先,漢陽守軍已經收到了司令部發來的警示電文,所以,漢陽守備司令,革命軍第三旅旅長顧祝年,提前有所準備。

接近當天中午,當觀察哨發現有洋人艦船駛入漢江,陣地中的部隊早就撤出戰場,充分利用漢陽丘陵地形,將部隊和軍需物資和彈藥隱蔽在米糧山,鍋底山,仙女山一帶。

炮兵部隊主要修築在城北的龜山腳下,龜山炮臺也做出暫時撤離。

根據戰局需要,陳天華指示羅二虎率剩餘預備隊二千餘人馬,陸續增援漢陽,命令孫武旅的五千人馬,鎮守武昌。

顧祝年旅是由他的特別行動大隊的一箇中隊,起義鄂新軍組成的四個步營,原漢陽兵工廠守備營,鋼鐵公司守備大隊,二個重炮營,其中一個重炮營是由兵工廠重炮廠裡的工人師傅自發組成。

合計兵力約四千人,其中他的特別行動大隊的一箇中隊約二百人,相當於一個加強連,都是騎兵,戰鬥力非常強悍。

羅二虎增援過來的二千餘人馬,約四個營,其中二個營是騎兵。

所以,漢陽革命軍的戰鬥力非常強悍,雖說人數上少了一半,但戰鬥力比北洋陸軍的精銳第四鎮師,不差反強,而且革命軍這邊的騎兵和炮兵,比北洋軍多出一倍還餘。

還有一個關鍵環節,革命軍的彈藥補給非常充足,兵工廠就在漢陽,不怕彈藥消耗,相反,清軍的彈藥補給線長,要依靠運河加火車運輸,從德州北洋軍械局運來,一旦開戰有些放不開,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