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下午,鍾氏都是興高采烈的,因為她的一雙兒女都帶著家人孩子們,早早來到府上拜叩長輩,很是熱鬧。

反觀當家的女主人白素靈,卻遲遲不見自己的寶貝女兒一家人來。

臨近開席,女兒李淑貞才帶著二孩子姍姍來遲,仍未見女婿陳天華跟隨。

瞧見愛女不太開心的模樣,以及陳品璋和陳淑瑛兄妹倆陰陽怪氣的表情,白素靈心裡面是隱隱難受。

隨著李存智品銜和軍職的不斷攀升,明眼人都知道,這下李府算是發達了。

養軍隊最怕規模不大,二三千人的隊伍,很容易被別人兼併或裁撤,或者是稍有不慎,有人對你不順眼,一個參奏朝廷撤了你的軍職,你辛苦數年一場空。

當手上有支一萬五千餘人的鐵軍時,相當於長成了參天大樹,這時候就不怕有人明推暗算,就算有人饞言參奏,一般朝廷都以安撫為主。

在當今大清朝,國庫空虛,無力供養國防軍隊,只好委託各地搞,幾乎要自己解決軍費開支。

洋槍洋炮武裝起來的一支軍隊,還有太湖水師,軍費完全是李家自負,相當於自己的私家軍,那是什麼概念。

閩浙總督,浙江巡撫都要拉攏討好,笑臉迎人,中央朝廷都要忌憚三分。

家大業大起來了,外面倒是風光,可家族內部矛盾就多了起來。

李存智今年快到六十了,他真正發達起來,也就是光緒二十七那年,李鴻章剛死,他被恩准任命為浙省按察使。

剛好這年,陳天華前來輔佐。

他明媒正娶有三房太太,正房太太一直在安徽老家,比李存智還大三歲,現在老家吃齋唸佛。

正房所生二男二女,也都在安徽老家經營田地,作坊,守著祖業陪著母親。

要說李存智寄予厚望的,就是今年滿三十歲的三兒子李品璋,五年前他坐東京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先是在天津武備學堂任了三年戰術教習,去年調回浙軍任營官,今年剛被提拔任命為浙新軍第一協第五標標統官。

李品璋從小跟隨他在軍旅中長大,耳濡目染,喜歡舞槍弄棒,是個當軍人的料,所以李存智早早將其送到日本去學習軍事。

李品璋在東京一共待了六年,開始學習了半年多的語言文化,後又讀了一年的軍官學校預科,差不多到達日本二年之後,才如願考入東京陸軍軍官學校。

他在東京結識了不少上層軍界人物或子弟,娶了日籍妻子,加入了有日籍年輕軍官組成的‘青年軍人社’,成了一個軍國主義狂熱信徒。

日方軍界高層對李品璋也同樣寄予厚望,企圖想成為影響李存智的一枚重要棋子,可他們失算了。

陳天華的意外出現,左右並影響著李存智,反而成了日方吞噬大清國江南資源的拌腳石。

去年,他們讓李品璋回到李存智身邊,希望能逐漸掌控浙省新軍的軍權,慢慢浸入進去。

兒子願意回到自己身邊來輔佐,李存智是求之不得。

想當初李品璋剛從日本回來,志高氣揚,他還瞧不上父親的淮軍第一標,雖算是新軍,但軍人的精神面貌和武器裝備,在兒子眼裡是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