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殘酷無情的現實(第1/2頁)
章節報錯
京漢鐵路於光緒二十六年建成通車,產生了不同凡響,償到了甜點,清政府同意繼續籌建粵漢鐵路。
由於京漢鐵路投資建設的大部分巨資,是盛宣懷在光緒二十一年跟英方合作,由滙豐銀行貸款借支的,利息五厘,分五十年還清。
可到了光緒二十六年,恰好趕上庚子賠款那年,清朝政府不但國庫空空如也,其國家信譽在國內外是岌岌可危,加上東南互保的影響,國內外招募商股,投資參加者廖廖。
這時,英方政府提出由他全資籌建粵漢鐵路,五年建成,鐵路永久所有權歸英方,五十年折舊,稅後利潤與清政府平分的方案。
當時,朝中重臣像李鴻章,張之洞等主張主權完整的洋務派,堅決反對這種方案,認為鐵路所有權不能歸於洋人。
有人也提出為安全起見,粵漢鐵路不能再繼續跟英方滙豐合作,防止一家獨大,今後失去控制云云。
除了滙豐銀行,參加競標的有花旗銀行,正金銀行,東方匯理銀行,麥加利銀行。
實際,他們的背後站隊的是英美日法德五國政府。
新興帝國主義之美方,他們希望從英方手裡奪得這條鐵路的執行權,他們玩了個花招,提出了不要永久所有權,只要五十年經營所有權的方案。
條件挺誘人的。
最終,盛宣懷選擇了跟花旗銀行合作。
就這樣,清政府與花旗銀行的大股東,美籍財團合興公司簽訂《粵漢鐵路開發合同》
本合同的條款比較新穎,是用五十年的經營權,換取粵漢鐵路的全部投資。
注意,五十年的經營所有權,而不是永久所有權。
即合興公司在五年內投資築成粵漢鐵路,然後取得五十年的鐵路運輸經營所有權。
這期間築路權和經營權不能轉讓給第三國。
五十年到期,經營所有權歸還給大清國政府。
瑪的,有誰知道這五十年間,會發生什麼樣的變遷!
就這樣,從光緒二十六年開始,美籍合興公司控制了粵漢鐵路的築路權。
而美籍合興公司是美對外投資財團,是由美國內許多議員,黨派,鋼鐵石油財團組成,背景強大,可以左右政府決策。
合興公司也是花旗銀行的大股東之一。
但是,三年過去了,到了光緒二十九年,合興公司只建成了廣州黃沙至郭塘間約十八公里的鐵路線,三水段約三十公里,只建設了路基,枕木以及鐵軌還沒鋪設。
其他各段只完成了勘探,規劃,沒有動工。
究其原因,是因為合興公司發現,粵漢鐵路的投資造價是京漢鐵路造價的數倍。
不光是投資大,工程難度也大,有一半線路都很得鑿山填坑架橋過來,跟華北平原上築路,根本沒法比。
合興公司的經濟師們,他們擔心如此投資下去,五十年的經營難以收回成本,也就是說,投入產出不成比例。
鐵路本身是長線投資,建成初期那幾年都很承擔經營虧損,還有其實不可預見的風險,例如戰爭風險,政權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