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條簡易山路,騎馬只需三個多小時就到。

其實,陳天華同意把重點放在煤山鎮至長興段,並不是對牛頭山這段不動工,而是牛頭山脈的基礎建設,尤其是築路和隧道必須首先得做好。

煤山鎮這下子可熱鬧,長牛鐵路指揮部設在鎮上,意味著小鎮規模將擴大三倍以上,人員將達到數萬。

不光是指揮部,還有許多材料加工廠,倉庫等,這裡將來就是個基地,建設基地,煤炭和物質運轉基地。

規模比縣城還大。

隨著英方專家團隊的到來,中英雙方之間的語言溝通就是個突出問題。

許雲媛決定從上海申報館辭職,跟在陳天華身邊,出任指揮部辦公室主管兼首席秘書。

而她的二位女助,明珍和於鳳也願意留下來,她們被這種奮鬥拚搏的場景所感動,覺得在這熱火朝天日子裡,人生才有意義。

她們即當翻譯,也充當指揮部辦公室人員。

英國人伊恩的女友艾娜,也來到了煤山鎮,她原是名西醫大夫,基地要先建一個醫務所,剛好由她負責。

籌建期間包羅永珍,什麼都得管,大家都很忙。

……

煤山鎮的廣大居民們驚訝的發現,這幾天每天都會有事情發生。

先是鐵路指揮部徵召了數百多人,在鎮公所的東南角建基地,也就是建房子。

每天除了提供米飯、白麵饅頭,有時還有酒肉,工錢竟然還有每天五十個銅板。

這樣除了包吃,每月工錢差不多就有十塊大洋,這是天大的好事。

這比鎮保安隊裡做工,那強多了。

唯一的要求就是工期,一個月之內必須完工,如能提前完工,還有獎金。

這簡直是破天荒的舉動,難道說這裡的老爺大人們,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嗎?

除此之外,鎮上的道路每天都有大量馬車往來,不是拉著東西就是拉著人,一車車的往基地裡運輸。

還有,鎮上到處都是軍用帳篷,還來了好些金髮碧眼的洋人,穿著沒見過的洋裝。

更為奇怪的是,這指揮部裡面的所有人,都對當地人很客氣,有時還聊天做簡單的交流。

鎮上的居民和山民們,感覺像是變了天似的。

……

一天清早,陳天華按習慣晨起自我訓練。

路過鎮公所大院門前時,發現二層沙勒住的樓層走廊上,發現有兩個女子站在那向他方位瞭望,還切切私語。

從年齡和親暱程度判斷,她們像是一對母女。

她們的穿戴在當下屬於時尚,絕對不是當地人,這該是東南亞一帶的華裔。

年長的看起來三十七八歲年紀,冷若冰霜、豔如桃李,有種清雅幽美的氣質。

年輕那位女子也就二十歲左右,身材高挑亭亭玉立,甜美可人巧笑嫣然,有種親切感,彷彿是鄰家女孩一樣。

陳天華直覺,這兩個女子應該是沙勒的妻子和女兒,眉目間隱隱約約有點相似。

只是他隱隱覺得有點奇怪,她們兩人的眼神不尋常,既有憤怒也有無奈,還帶著一點類似看到希望的喜悅,反正非常複雜。

陳天華也沒看懂到底是什麼意思。

但他感覺非常敏銳,這對母女一直站在走廊上偷偷注視著他,十分得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