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來參加大堂會的文武官吏們,按著品級次序,分成文官和武將左右兩列,先在大堂外排列好。

在這裡,不許大聲喧譁,不許隨意走動,站姿要附和正規儀禮等等。

這裡更有眾多的幕僚們在一起監督。

陳天華親眼看到,有幾個品級在六品以下,穿青色朝服的青澀官吏,因不附合朝廷儀禮,被當眾摘下涼帽官翎,趕出堂外。

接下來的命運很不妙,輕則罷官,重則下獄。

大清朝許多封疆大吏,他們都擁有一個龐大的幕僚團隊,也稱幕府。

華夏古代將帥出征,治無常處,就以野外搭起的帳蓬作為指揮部,所謂‘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就緣於此。

而幕就是指帷幄。

軍政大員的幕僚人員眾多,各種人才都有,也就有了一個衙屬稱謂,叫幕府。

清末從曾國藩開始,左宗棠,李鴻章,到現在的張之洞,都設有自己的幕府,人數加起來數百人。

無幕不成衙,這裡是清末官場的寫照。

跟其他朝代不動,清末軍政大員的幕府,包括縣知府的師爺,都是主印官自己掏腰包養著他們,叫私募。

因為清政府支付現規模的官吏俸祿,都有些吃緊,還要還庚子賠款,哪裡有錢去開支這些幕僚。

不過,這不用擔心,清朝屬於官督民辦企業,實際就是官商,軍政大員們,包括縣太爺都可以辦企業。

那麼,這些幕僚,師爺的薪水就不成問題了。

幕府權力很大,為東家出謀劃策,執行具體事務,而幕僚內部也分成若干個室,秘書,副官,參謀,政策研究,甚至於情報工作。

幕僚就是總參謀長。

所以,在總督署裡,除了衛兵,你見到最多的恐怕就是內部緝查的幕僚,他們代為主官督察下屬官員們的儀容儀表,精神氣等。

官員們還沒就位,大堂外的升堂大鼓還沒有敲響。

他跟著前面的官員,徐徐進入了堂內。

此時,寬敝明亮的太和殿中,滿是穿深藍色和石青色朝服的官員。

署衙正常的走前方是總督大人的紅木高靠背太師椅,前面是一張卷邊翹角的案几。

因為今日是大堂會,原本左右兩排椅子和茶几,都撤下去了。

左右有二根硃紅色大柱子,上首是一塊牌匾,寫著‘惠洽兩江’四個大字,據說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筆。

‘惠’指恩澤,‘洽’是遍及之意,合起來應該是把皇恩惠澤,要遍及兩江各地百姓。

總督大人的座位後面,是一塊巨大屏風,上面繪著一隻巨型仙鶴在仰望東昇的太陽。

這個屏風叫一品朝陽,寓意一目瞭然。

太陽比喻皇帝,仙鶴比喻一品總督,此圖案和一品文官胸前的補子一樣,既代表官衙威儀,又表示對皇帝陛下的忠心。

最靠近總督虎案位置的墀臺,都是三品以上的深藍色文武官員,每人都得站著。

在他們後面、應該是四五品官員。

肅立於堂門邊的,是著石青色朝服的六七品官員,人數最多。

今天人來得確實不少,七品的文武官員,只能站在正常高門檻之外,連總督的面都見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