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一會兒,傭人吳媽已將陳天華引到客堂前,“土根少爺,請進去吧,老爺太太都在裡面客廳。”

“謝謝吳媽。”陳天華朝女傭點頭示謝,然後大步跨過門檻進入客堂。

見到劉文傑和蔡氏夫婦倆,都笑眯眯端坐在上首,逐雙膝下跪行子侄之禮。

“晚輩土根,給劉世伯、伯母拜個晚年,祝您們二老新年快樂,健康長壽!”

“哎喲…還行如此大禮,土根賢侄快快請起,請坐!”劉文傑眉開眼笑地抬以虛手。

“土根這孩子,快起來坐。”蔡氏也彎下腰去,伸手虛抬。

名門望族的劉文傑,是個根深蒂固的舊派,深受儒家思想薰陶,非常講究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禮數規矩。

劉文傑沒想到陳天華進門就行大禮,心裡喑自贊嘆這孩子太懂禮數規矩了,在時下亂哄哄的年代裡很少有。

陳天華今日之做派是很有講究的,按規矩他是劉玉芳的義弟,又逢正月期間,行子侄之禮也算恰到好處。

他起身移步,坐在劉文傑下首的一張紅木八仙椅上。

主賓位落座,丫鬟隨即送上碗茶。

他端起碗茶用碗蓋撥開漂浮的茶葉,低首輕輕抿上一口,然後再放下茶碗於茶几上,以示禮貌。

這副行頭作派,完全像個大戶人家少爺,至少是有涵養的讀書人。

“嗯…”劉文傑看在眼裡喜在心頭,情不自禁地哼出一句。

他以前對陳土根沒什麼印象,只是女兒屢次提及他的事蹟,才有關注。

而年前陳天華搞起義務年糕加工和寫春聯活動,讓他印象加深。

作為一村之長,年輕人積德行善之舉,他當然要大力支援,所以,在大女兒的陪同下,他也抽出一個整天時間,義務給村民們攢寫春聯。

蔡氏沒介入他們之間談話,為不打擾尷尬,她起身移步廚房,順便去安排一下菜餚。

“晚輩本應早幾日前來拜年,無奈每天來的親戚不少,應接不暇,所以姍姍來遲,請世伯體諒!”

陳天華先開口檢討,在禮節上謙遜一些。

“正月拜年沒有早晚之分,你來了就不算晚!況且年前你送文雄的那條大魚,她拎回家來了,你的情誼已到,不必介意這些。”

劉文傑回覆得也很清晰,陳劉二家不是故交,且以往過年過節的,也都沒走動過。

而是因為有了劉玉芳這層關係,才有瞭解開始,現在似乎走近。

陳天華年前送過一條大魚,拜叩禮節到了,至於今日來訪,劉文傑自然想得到,那肯定是另有目的。

話畢,他端起紫砂壺咂了口茶,聊起了話題,“水根吶,我聽說年裡你家每天好幾桌,可有這回事?”

“稟世伯,還真有此回事,來的人晚輩不認識,但都沾親帶故的,有外村還有外鄉鎮的,晚輩也不能把他們拒之門外嘛!”

陳天華咂了口茶,如實道來。

“這叫樹大招風,他們吃你的‘大戶’來的。你在臘月間的種種善舉,影響面很廣,給全村及周邊許多家庭提供了幫助,有人讚歎,說你好;也有人妒嫉,怨恨你,這就是現實。”

“這些人家跟你們家沾點親,或者過去多少幫過你們家人的,特別是你父親陳老七欠下的人情,他們認為你連普通人家都能資助,那他們理應得到你的恩惠,這叫人情世故,懂嗎?”

劉文傑既是長輩,又像先生,他一針見血的評議,讓陳天華更加認識到,人情世故的深刻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