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楊嗣昌看來,這就是一條漫長的路途。

且不說經商所帶來的效益,就單單藩王們這一關就很難過。

如何去做才能讓藩王們心甘情願的同意?

這個問題不僅僅困擾著楊嗣昌,也困擾著整個大明。

藩王們從小養尊處優,讓他們做事兒,基本上都不可能。

更別說讓他們自己去賺錢養活自己。

自然有能力的不少,但是哪一部分沒有能力的呢?

他們又該何去何從?

這便不在朱由檢的思考範圍之中。

不管在哪一個時代都是優勝劣汰的狀態,你足夠優秀就能夠成為這個時代的佼佼者。不優秀,那就成為這個時代的墊腳石。

“楊閣老,改變勢在必行。你也多去準備準備,這一場風暴,比以往的一場戰爭更為激烈。”

朱由檢知道,這一場改革的風暴來得更為迅猛。

很可能會讓整個政治格局發生變化。

收回封地,在歷史上從未有過。

既然想要這麼做,那就必須要做到透徹。

此時此刻的他等於是在給楊嗣昌打了一針預防針。

楊嗣昌走出御書房,小聲的說道:“陛下瘋了,徹底瘋了。”

時間一晃而過。

擁兵自重的朱至澍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他顯然已經做起了一個逍遙王爺,心中的宏圖大願已然被徹底的激發。

下一步,他要向張獻忠發動最後的總攻,奪回屬於自己的封地。

然而,魏雲凡並不這麼想。

在自貢他已經賺得盆滿缽滿,可以說得上是倍受尊重。

但他也明白私自屯兵所帶來的後果。

幾次建議,朱至澍並沒有理會。

大仇未報的朱至澍自然不願意半途而廢。

“王爺,您應該向朝廷報備自己所擁有多少兵馬。”魏雲凡說道。

朱至澍說道:“你難道忘了當時去京城的時候是怎樣對待孤的嗎?”

“現在,孤有了一定的實力之後,難道還要上交給朝廷嗎?”朱至澍越說越氣,當時的皇帝倘若能夠派兵支援一下自己,也不可能落到今天這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