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趙興龍看著馮玉才在後來清掃戰場時收集到的各種東西(包括子彈殼和飛針等)說道:

“馮愛卿,你說,這真的是張德森帶著的那幾十個人能辦到的?他們會對大興不利嗎?他們竟然組建這樣的隊伍目的是什麼?既然這次他們能夠火燒遼古兵10餘萬,他們又有多少人呢?”

多提一下,這次遼古國的30萬軍隊,被馮玉才殲滅了大約5萬,而張德森等雖然人數較少,但張德森在趁亂撤退時,隨便又火燒了幾座軍營,加上趙成明火燒遼古國糧草營及周永利為掩護張德森等焚燬的幾座遼古***營都因為天乾物燥,導致火勢失控。

再加上當時,遼古國大軍的除了完骨等外的眾將領被殺,而失去了指揮,更沒有多少人去救火,再加上遼古國各營周圍因天乾物燥而充滿了可燃植被,又導致大火隨勢漫延到了更多的地方,所以最後整個後撤的遼古國30萬大軍實際上只剩下了10萬人又多一點而已了。

而馮玉才還沒回答,丞相張誠威則出來說道:

“陛下,微臣擔保,他們不會對大興國不利的。”

趙興龍一聽,登時有些不太高興,但接著說道:

“哦?愛卿有何高見?貴公子竟然私下組建這樣的兵馬,難道不是你授意的?”

這一下,氣氛頓時變得有些緊張了起來。因為之前受到太子趙德構的挑唆,趙興龍對張誠威和馮玉才等因為張德森而連成一體已經心存芥蒂,此時突然發現他們還有一支這樣可怕的兵馬,不得不讓趙興龍忌憚。

只是,張誠威不卑不亢的回答說道:

“陛下,以微臣看來,如果他們真的想對大興國不利,就用不著把遼古國侵我大軍打退,這多此一舉。因此,他們絕對是心向大興國的。”

此時,一旁的大興國皇太子趙德構說道:

“既然忠於大興國,為何私下另組軍隊?明顯是居心不良。”

接著,趙德構對趙興龍說道:

“父皇,不能繼續任由其發展,不然定成後患。”

但是,此時的二皇子趙光舟卻說道:

“慢著,皇兄,每個有些實力的大戶人家,都有自己的家將隊伍。如果我沒有記錯,皇兄的家將恐怕不下3萬人,比宮中的御林軍都多,而且都在城內的太子府,敢問皇兄,你要那麼多家將幹什麼?這次抵抗遼古國南下,父皇的御林軍都出動了,你的家將哪去了?”

這一下,趙德構等不由得大為尷尬。只是,趙興龍一拍龍案阻止了所有人的說話。

接著,趙興龍又大聲問道:

“眾位愛卿,關於眼下這一件事,眾卿有何高見?”

馮玉才將軍說道:

“陛下可下發聖旨,對張德森等人進行封賞。這樣,一則可以體現陛下論功行賞,但憑實情。二則,也可讓天下臣民看到陛下求賢若渴之心,定能鼓勵更多的有志之士前來報效國家。”

趙興龍聽後,說道:

“眾卿以為如何呢?”

眾大臣互相看了一下後一起說道:

“臣等附議。”

但是,此時錢參政卻突然出班說道:

“我看不必了吧,張丞相恐怕應該為這支家將隊伍何時訓練的給個解釋吧,難道張丞相是為了留這些人以後用來造反嗎?”

包括趙興龍在內的大夥一愣,之後趙興龍問道:

“愛卿何出此言?如何知道此事?可有什麼憑證?”

錢參政說道:

“微臣當然知道。”

說實在的,不只是趙興龍,連宴會上的眾大臣也都是一臉懵逼,不過又想想,大家(包括趙興龍和馮玉才)心裡大都比較傾向認為,

那是因為張丞相和錢參政是死對頭,所以錢參政故意想辦法逼張丞相不可能說明白的事,這樣,

就可以讓張誠威落入他設計的陷阱中,藉機扳倒張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