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千仞圍困行宮,李光弼夜襲汲郡

李璘到成都後,絲毫沒有休息。

他像是一個工作狂,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結果,和吃了仙丹似的精神百倍。

月色如水,灑在城中的街巷。他身著一襲玄色錦袍,腰間佩著一柄寒光閃爍的寶劍,匆匆趕往鮮於叔明的府邸。

叩響府門,門童引他入內。庭院深深,靜謐中透著幾分威嚴。

鮮於叔明已在廳中相候,見李璘進來,起身拱手行禮:

“殿下一路車馬勞頓,剛到成都便屈尊到訪,實在令寒舍蓬蓽生輝。”

李璘趕忙還禮:“叔明兄客氣了,一直聽聞您在成都的種種功績,今日得見,深感榮幸。此次前來,一是久仰叔明兄大名,特來拜會;二是有些要事,想與兄臺相商。”

鮮於叔明微微頷首,抬手示意李璘入座,又命人奉上香茗:“殿下謬贊,不過是為百姓做些分內之事。殿下但有吩咐,叔明定當知無不言。”

李璘也不客套,輕抿一口茶後,開門見山地說道:“叔明兄,如今這天下大亂,我大唐江山岌岌可危。父王避難蜀中,各地人心惶惶。”

鮮於叔明目光平靜,神色恭敬卻又不失沉穩:“殿下有話但說無妨。”

“我觀叔明兄在這成都根基深厚,威望頗高。朝中暗流湧動,您若能與我攜手,日後這大唐的朝堂,必定有叔明兄的一席之地。”

“殿下,”鮮於叔明給他又添上茶,說:“朝中暗流湧動,在成都您初來乍到,您可有能讓我跟隨的本錢?”

“我鮮於叔明效忠於朝廷,不效忠於朝廷中的任何一人。”他義正言辭道。

李璘輕笑一聲,“你兄長曾與楊國忠交好,頻頻受他提攜。”

鮮於叔明一聽這話,語氣變冷:“最後他因忤逆楊國忠,被他罷官,死在他鄉。”

鮮於叔明目光如炬,緊緊盯著李璘,續道:“我兄長一生剛正,卻因楊國忠那等奸佞小人落得那般下場,這朝堂的黑暗,我看得清清楚楚。殿下所言攜手,無非是想借我之力達成自己的目的,可我若因此捲入無端爭鬥,又與那些為私利而不顧蒼生的人有何分別?”

鮮於叔明的兄長是鮮於仲通。

他曾經依附於楊國忠,希望權傾朝野的楊相國能夠給他一個庇護。

他處處支援楊國忠,當楊國忠遭受非議時,他總是站在楊國忠的身旁,與朝堂上的官員橫眉冷對。

楊相國也確實幫助過他。

當討伐南詔時,鮮於仲通戰敗,南詔與吐蕃沆碭一氣,唐軍統帥鮮於仲通“僅以身免”。

楊國忠掩蓋了他討伐南詔的敗績,並把他提攜為京兆尹。

可是楊國忠,也並不是處處正確的。

有時候,他的禍亂朝綱也會讓鮮於仲通難以接受。於是漸漸地,他開始違背楊國忠的意見,他開始不再成為楊國忠的附庸。

其實,他是矛盾的。

他不想再做楊國忠的走狗,他想成為一個單純效忠於朝廷的臣子。

但是,他跟隨楊國忠那麼久,他知道楊國忠會排除一切異己。

他一邊疏離著楊國忠,一邊向他示好。

天寶十二年,他申請在尚書省門為楊國忠刻碑,以頌揚他的功績。

但沒過多久,這岌岌可危的表面平和被楊國忠撕裂。

他因違背楊國忠而被他貶謫。

背井離鄉的路上,他看了一眼身後的宮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