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鄉心安處 第四十六章 給天下人講規矩(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千世界山巔修士這幾日各自奔走在相熟的勢力裡打聽訊息,想要摸清楚這個所謂的天幕大陣到底是什麼東西,總這麼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以後的日子還怎麼過?渡口這幾天的元氣消耗比得上之前半年的量,不過賺頭也足了不少,就算是將消耗的元氣補充之後也還有一大部分的盈餘,樂得各個開設渡口的門派合不攏嘴。隨之而來的就是外界的紛爭更加頻繁,雖然不知道天幕大陣是什麼,可是積攢了很久的恩怨要是這幾日不解決了,很可能之後就很難報仇,基於這個想法修行界開始亂象陡起。
不管外界亂成了什麼樣子,文海學宮、道家幾脈以及佛家正在慢條斯理地整合人手,商議坐鎮人選,荒古洲的妖族修士不參與此事,也代表著荒古洲他們自治即可,出人出力可以,要是打亂他們那邊弱肉強食的秩序會出大亂子。
“諸位,我們現在商議的結果就是各家都出人共同監管,至於實力要求必須是道境修為。這也是為了防止真有修士不顧臉面強行出手,即便不能當場懲戒,可是斡旋一二還是可以做到,那麼我等這些留守頂尖修士便可以趕到。前期肯定會有不死心的人想要嘗試一下,那就殺一儆百,前幾次儘量大家在不跌境的前提下拼拼命,樹立幾個典型,諸位看是否可行?”蘇青詞坐在主位上對著房間內一眾修士說道。
“蘇宮主,要是咱們的人呢?是否要網開一面?”下面有修士問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
“哈,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著過會兒再談,既然有道友提及,那就說一下這個難題。我們學宮這次重新入世,不再會像以前那樣得過且過,而是要真正地號令天下,荒古洲那邊也是如此,他們在內裡打成什麼樣子我們都不必管,可只要有妖族違規過境,按照咱們的規矩行事就行。”蘇青詞頓了一下,等待大家小聲議論之後,繼續說道:“至於核心問題,就是剛才楊道友提出的,我們自己人犯了錯該怎麼辦?大先生、道主和佛主給出的意見是秉公辦理,既不嚴懲也不放過,也是按規矩辦事。”
下面的修士聽到這個答案後都開始了交頭接耳,同時大家也都鬆了一口氣,生怕這個新規矩害得他們做事情束手束腳,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有的時候就是明知道要犯錯,可對於長遠來說是好的,他們有些人就會毫不猶豫地去做,數萬年來他們受到的教導不正是如此?
“我佛慈悲,小僧這裡也還有一個問題,望蘇先生解答一二。文海學宮當做一個整體還是每個派系是一家?這關乎到以後鎮守的排序問題,要是文海學宮以一家出人還好說,可要是每個派系自成一家的話,免不了在某個時期都會是學宮的鎮守。小僧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生怕未來世人說我們有失公正,豈不是自毀名聲和威望?”一位高僧開口說出了除文海學宮外的其他勢力共同關心的問題。
“這個問題啊,我來回答吧,是這樣的啊。我們學宮中人並不是個個能打,好些個人比如我,只能躲在後面給大家搖旗吶喊,碰上了硬茬子那不是送菜嘛,所以呢,我們投票表決學宮合為一家出人擔任鎮守。這樣的話諸位就沒有什麼顧慮了吧?”鄒天懶洋洋地說道,他前天拜託道主和佛主共同出手總算是把身上的因果線條解決了大部分,不過這不是讓他心情變好的直接因素,真正的原因是那天申子所說的假身一事,可是好好地坑了一把那幾個老對手,還幹趴了一個半,一死一殘,雖然自己也差點跌境,跟這個成果比起來那是真的微不足道,所以最近他走路都開始晃悠。
“鄒天說得不錯,我們學宮好多人雖然境界在可是打架本事實在稀拉,基本上大家在人數分配上持平,三十年一輪換。各位可還有意見?”蘇青詞順著鄒天的話繼續說道。
“蘇宮主,師傅他老人家說了,聽你安排就是了,之前的那個疑問大師也提出來了,我們沒有意見了”聶寒山代表道家發言道。
“我佛慈悲,我等也沒有意見。”一位面容悲苦的大師也開口說道,他代表佛家發言。
三家終於在這件事情上達成一致,應大先生三人的要求,此次鎮守人選只能從三家出人,其他友好勢力不參與,因為這三家慾望其實最小,所以在公正一事上還能保證質量。天幕大陣各洲中樞都在天際,不在大地之上,地點到了那個境界都會知曉,如果需要過境需要先跟鎮守打一聲招呼,得到同意之後才能行動。另外各大洞天的鎮守也要重新更換,因為很多都是老夫子,他們現在有了更加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在天下新辦書院講學,教化世人。
————————————————————————
大千世界馬上就要正式進入學院時代,以後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的孩子都可以進入學院治學,學習的內容包羅永珍,不過只有修行除外,只讀書造福一方。開設學院的王朝也適時地頒佈一系列法令,表示以後入朝為官不再侷限於修士,沒有修道天賦者也可以透過書院的層層選拔進入官場,這為一些空有才華卻無法修行的能人異士開闢出了一條光明大道,在民間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大靕朝堂之上換了不少新面孔,新人們在跟老人交流的時候,都時不時望向第三排最右側的那個藍紫身影,指指點點。吳玄華自然感知到了很多道視線交匯於自己身上,大多是懼怕多於敬重,估計眾位新大人們只是將他當成了一隻兇猛的惡犬罷了,唯一不一樣的地方是自己這頭惡犬披著一身不必擔心被兔死狗烹的皇室子弟外衣。
今日朝堂之上的議題就是要不要響應學宮的要求開設書院?這個議題在吳玄華看來完全沒有必要討論,直接遵守就好了,長遠看肯定是對大靕百利而無一害,可是對某些大族世家來說可能是滅頂的打擊,因為他們族內子弟即便是學問不高,才能不足,但是能夠修行也都成為了官員,呼風喚雨。
此刻朝堂之上反對最嚴重的就是四大門閥和六大世家,大家以前在這一口大鍋裡吃飯,這次你多吃一點,下一次我多吃一點,大家商量著來嘛。現在倒好,突然要來一大波人跟他們搶食吃,那以後誰家敢保證能吃飽飯?學宮的意義對於他們這樣的王朝世家大族來說太過遙遠,可能他們的老祖宗的祖宗那輩兒聽到學宮還會滿是敬意,法令一出無不遵從,現在除了家裡有大修士的還會忌憚學宮,剩下的連三天境都沒摸到過,誰會害怕一個存在古史裡的勢力,你要是厲害的話他們家族這幾千年來怎麼沒有絲毫記載,就是一個破落戶罷了。這是大部分門閥大族的想法,只有陳家雷聲大雨點小,只是跟著大聲吆喝,沒有具體參與進去,因為他們家族世代跟隨吳家進入大千城,在那裡可是知道學宮到底代表著什麼?萬年以前有多麼輝煌,雖然沉寂已久,也不是隨便一個一流勢力敢不遵從的,何況他們這些犄角旮旯裡的小家族。
吳靜霄饒有興趣地看著朝堂之上的鬧劇,你們這些家族基本把持著大靕超過六成的官員任免,以前是因為還算可以,辦事順心順意,兢兢業業的,可現在學宮那邊的出了法令,朕都不敢說半個不字兒,你們這些井底之蛙還敢大言不慚地找學宮理論理論,真真是無知者無懼。移目看過去左相大人面無表情,他是貧民一系的領頭人物,自身出自於微末,憑藉自身的一點修道天賦,再加上過人的學識,在當年打敗一個個競爭者才走到了今天的地步,他對於這條學宮的命令沒有一絲牴觸的情緒,反倒是極其期待。
“諸位大人們,請安靜一下,陛下有話要說。”新任大總管杜公公開口大聲提醒眾臣安靜,皇帝陛下要發表看法了。
朝堂之上短時間內鴉雀無聲,人人恭敬站立,等待著皇帝的聲音。“諸位愛卿,聽朕一言,學宮的命令必須要聽,而且要堅決的實施,保證書院的正常開設。此事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這是大靕開國之初寫到祖訓裡的話,將來無論學宮發出何等法令,吳氏子孫不從者殺無赦。因此,開設書院一事還需要各位愛卿鼎力相助,不要相互推諉,膽敢違令者交由察事司發落。”吳靜霄一錘定音,你們吵來吵去也不會有什麼變化,乾脆自己下達旨意吧,可別弄出問題來在學宮那邊丟了人。
退朝之後,吳玄華帶人分別走了一趟戶部、禮部和兵部三個衙門,知會了一下各個部門的尚書大人,以後還請鼎力相助。之後又走了一趟工部的匠造署,檢視一下書院的設計程序,以及相關用料的採辦進度,不來還好,一來就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