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第二天,吃了早飯,日頭也快要當頭。幾人上的山去,好一陣子走,才算上得山來。

只見那廟門拱形,窗戶圓圓。紅牆灰瓦,內有大雄寶殿。比起去過得道家教派,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且不說殿院宏偉壯觀,正殿偏房無數。且看那和尚一個個圓圓得肚皮,就知道油水比那道觀的好多了。再看那掃地僕人,果然這東城的和尚已經到了不沾人世塵埃的境界,個個都是高人。

你在看道觀的道士,清貧枯瘦。不但要看書學得本事,還要種田種菜,養活自己。相比之下,看來還是當和尚還是比較好混日子些。

陳憶他們來到廟內,看見前殿門外四大護法。中間內塑三世佛,後面千手菩薩。周邊牆壁設有金閣,內有佛像無數。內殿為大雄寶殿,塑有三世佛,四大菩薩、十八羅漢在兩側。後殿為天王殿,正面彌勒躺著笑呵呵,四天王分兩邊,凶神惡煞。卻不見僧人,各門敞開。一路走來,到見了不少的功德箱,犄角旮旯都是。眾人向後尋去,在偏殿齋堂看見人來人往。

“走,我們也去看看這些和尚吃什麼?”抒兒好奇得說道。

他們幾人準備前去看一番,快要到齋堂,卻被一和尚伸手,攔了下來。

“施主止步,我們正在用齋,且前往正殿參觀等候。”

說完那和尚便進去了,抒兒說道:“這小和尚,不識禮數,和尚廟都是這樣接人待物的嗎?”

“也不盡然,施主有何見教,請往這邊。”一個老和尚說道。

西看這老和尚,一身的補丁,破衣爛衫。就僧履上的補丁都還幾塊,乍一看和這寺廟裡的和尚一點都不搭邊。臉上盡是褶皺,麻點子不少,有的還很大。不過牙口還好,張嘴便能瞧見整齊的大黃牙。

“沒事,我們隨便看看,師傅您先用齋吧。”陳憶說道。

“我說這位師傅,你是從哪來的,咋穿成這樣,看看人家。”抒兒說道。

“抒兒,不得無禮。”陳憶說道。

“不礙事,不礙事,施主心直口快,磊落人。貧僧剛從地裡回來,進門便看見幾位施主,沒來得及換身僧衣,讓施主見笑了。”那和尚說道。

這時抒兒湊上前,輕輕的說道:“老和尚,你是不是受人排擠、受人欺負,沒得好衣服穿?沒事,你告訴我,我讓他幫你奏他們。”抒兒又指了指陳憶。

那和尚上下仔細打量了一番陳憶,說道:“那裡那裡,有衣避體,有米果腹,已是萬幸。”

“抒兒,別瞎說。”陳憶說道。

“你們上山用過午飯沒,可隨貧僧進點米粥饅頭,吃些素菜。”那老和尚說道。

“師傅你請便,我們用過飯食了。”陳憶說道。

“那好,如果有甚需要,可以到後堂來找小僧。”那和尚說道。

“叨擾師傅了。”陳憶連忙拱手施禮。

“北宗弟子,果然不凡,施主請便。”那僧人說完,便朝後面走去,手裡還提著一個清白蘿蔔。

“這和尚倒是奇怪,這不是有現成的吃的,他怎麼不吃就跑後面去,這還有專門做飯的。哦,我知道了。他一定是要起小灶,來個蘿蔔燉肉什麼的。”抒兒說道。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今日能見,還是很有幸的。”陳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