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篇 消災寺
章節報錯
消災寺
學生江玉晗坐在書桌前正在構思語文老師給他們佈置的作文,語文老師讓他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一篇記錄生活小事的文章,她託著下巴苦思冥想依舊沒有頭緒,這時,她的母親走進來說要帶她去消災寺遊玩,她放下筆高興地跳了起來,並給了母親一個大大的擁抱,她想游完消災寺回來寫這篇文章也不遲,於是,她和她的母親坐上汽車前往了消災寺。
學生江玉晗和她的母親穿過公路走到了賜福廣場上,賜福廣場寬廣而博大流露出了溫馨的一面也流露出了鼎盛的一面,她們看到廣場的前端佇立著一座山門,山門的上方鐫刻著“消災寺”三個金色大字,她們望著這座精美高大的山門猶如望著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堅實的臂膀撫平了歲月的痕跡把美好的生活留給了今朝,她們離開山門一點一點向廣場裡面走去,在廣場的中央有一座動感賜福觀音的雕像,整個雕像高21.9米,造型古樸大方,金碧輝煌,並刻有佛像八吉祥的花紋圖案,由四大護法天王將觀音從蓮花寶座中托起,隨著消災寺的晨鐘而起、暮鼓而落。看完了動感賜福觀音她們行走在觀音大道上,觀音大道的兩側放置著十二生肖觀音,十二個生肖觀音面帶慈祥形態各異將祝福撒向了千家萬戶,他們繼續向前走看到了一排排石燈,石燈的盡頭是一條長廊,長廊裡有聊天的婦女有下棋的老人還有玩耍的小孩,她們停下腳步遙望著廣場的四周,在廣場的四周栽滿了樹木和花卉,樹木和花卉相互映襯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她們看到在樹木和花卉的間隙還佇立著二十四大悲手,二十四大悲手把人們從苦難中拉出來讓心靈找到了自由的方向,她們在每個大悲手的雕塑前都駐足了許久,好像聽到了悠長的梵音又好像聽到了內心深處的聲音……
朝陽從地平線上升了起來,村莊也跟著從沉睡的夢中甦醒了過來,我和父親吃過早飯準備去地裡挖柴胡,我從農具倉庫裡找來了兩把小鋤頭,我的父親找來了一捆麻繩,又找來了一個水杯,他將水杯中裝滿水走出了屋子,接著他走到車棚下發動起了電動三輪車,電動三輪車啟動後他招呼我坐上去,我拿著小鋤頭坐在車內哼唱起了流行歌曲,電動三輪車駛出院子奔向了長滿柴胡的地裡。來到地裡我看到了一大片一大片綠油油的柴胡,蔥蔥郁郁的柴胡猶如金色的麥浪隨著大風翩然起舞,我和父親蹲下身子開始挖柴胡,柴胡的莖葉很茂盛它的根部也很粗壯,我一邊挖著柴胡一邊瞅著山崖上的酸棗樹,酸棗樹光禿禿的酸棗已落了地,我吞嚥著口水將一把把柴胡放進了柴胡堆裡,半個小時後我的腰疼了起來,我扔下小鋤頭來到山崖邊摘起了野花,我的父親幹得正起勁,不一會兒地裡已經堆了三四捆柴胡,父親將柴胡裝入車內又挖起了柴胡,我摘了一大把野花後遞給了父親,父親樂呵呵的聞著野花繼續幹了起來,我拿起自己的小鋤頭也不緊不慢地挖著柴胡,這時,父親扭過頭來告訴我柴胡是一味中藥,它的藥用部位是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莖葉及泥沙,柴胡是常用的解表藥,別名地燻、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有和解表裡,疏肝昇陽之功效。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脫垂和月經不調。柴胡一般生長於沙質草原、沙丘草甸及陽坡疏林下,它的產地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湖北、四川等地,《滇南本草》中記載:傷寒發汗用柴胡,至四日後方可用,若用在先,陽症引入陰經,當忌用。《本經逢原》中又記載:柴胡,小兒五疳羸熱,諸瘧寒熱,咸宜用之。豆疹見點後有寒熱,或肋下疼熱,於透表藥內用之,不使熱留少陽經中,則將來無咬牙之患。我似懂非懂地聽著父親的話,我知道我還有很多學問要去學,父親摸著我的頭將手中的柴胡放進了柴胡堆裡,我拿著小鋤頭一起一落挖出了一把又一把的柴胡根……
學生江玉晗和母親走上通慧橋向消災寺的山頂走去,通慧橋的下面是湍急的嘉陵江,嘉陵江從秦嶺裡發端一點一點匯入了長江之中,通慧橋的前方是豆積山,豆積山上綠草如茵彷彿一道銅牆鐵壁庇佑著受苦受難的信眾,走下通慧橋她們看到了二龍含珠的雕塑,二龍含珠雕塑喻示著眾生皆有寶珠一般的佛性,二是寓意兩條巨龍在此可以震懾嘉陵江水,風調雨順,護佑百姓安居樂業。在二龍含珠雕塑的上方有一尊祈福觀音,祈福觀音雙手合十目視遠方似乎在召喚漂泊在外的遊子,她們向祈福觀音拜了三拜後朝著山頂爬去,沿著祈福大道向上攀登如同攀上一座天梯,遊客們、信徒們絡繹不絕地上上下下好像並不疲累,祈福大道共有199級臺階,主要象徵上九,一是因唐玄宗消災祈福的故事,在每年的正月初九,消災寺、張果老洞同時舉辦廟會,稱上九會。二是佛教認為九代表修行的最高成就,用九品蓮花代表它的寓意。三是道教認為九是最高位置。在祈福大道的兩側還塑有四大天王的雕像,她們看到在四大天王的雕像前還放有水果、蠟燭和表紙等貢品,走了十多分鐘後她們已經累得氣喘吁吁,停下腳步學生江玉晗的眼睛望向了山坡上的一塊奇石,她驚詫地說這塊奇石好像一隻猴子,她的母親笑著告訴她這塊奇石叫猴石,相傳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李隆基於六月初倉皇出逃,入蜀避難,行至馬嵬坡前,官兵暴亂,停滯不前,玄宗皇帝無奈,下令殺死楊國忠,賜死寵妃楊玉環,這才出陳倉,入秦嶺,過散關,一行人馬於六月下旬進駐鳳州城。六月的暑熱,瑣事纏身,旅途勞頓,失去愛妃的痛苦心情,使玄宗皇帝心事重重,難以入眠,正在憂傷之中,忽報有人敬酒,玄宗皇帝命敬酒者來見,只見一老一少,身背一酒簍,手端一盤圓餅。老者聲稱他們為父子,聽說皇帝駕到特來敬酒,玄宗皇帝取酒來飲,其味醇香甘美,餘味無窮,比他在京城喝的御酒還要好,頓覺解去旅途勞頓,安然入睡。夜間夢見敬酒父子諫言:“聖駕此番南行路有貴人保駕,安賊必將平復,並可早日回京。”玄宗皇帝急忙追問道:“局勢如此混亂,眼見賊兵將入關,誰又有能力平息叛亂呢?”只見那老者輕輕在桌上一指,玄宗皇帝從夢中驚醒,發現桌上一個大大的“郭”字。玄宗皇帝便派人尋找敬酒父子,已無下落,當地百姓說是猴石溝的石猴所為,玄宗皇帝感到十分蹊蹺,細細追問之下才知道,在這附近有一石猴,形似一對父子,在這蕭臺寺的感化下早已得道,經常幫助附近的百姓,玄宗皇帝遂上蕭臺寺祈福消災,許願早日剷除亂黨,終結戰亂。次年九月,郭子儀等人戰勝史思明,平息叛亂,臘月,玄宗皇帝返京,正月,途經鳳州,前往蕭臺寺還願,並賜名“消災寺”。當日正值正月初九,鳳州百姓舉城歡慶,“上九會”從此流傳下來,在鳳州有一首流傳了千年的童謠,其內容是“上九一個會,旗鼓一個隊,吾王已開顏,給你百捌錢,叫你過好年。”這首童謠印證了唐玄宗李隆基不但來過鳳州,而且在鳳州還給百姓有過賞賜,百姓用童謠的方式感謝玄宗皇帝,同樣也記錄了歷史。看完了猴石她和她的母親繼續向山頂攀登,在階梯的兩邊是一片萬佛林,一塊又一塊寫著佛字的石頭靜靜地埋在土裡,那溫潤的石頭猶如一個個路標為迷途指引著方向,她在萬佛林前拍了照片,她的母親也給嘉陵江拍了照片,她們邊說邊笑向著巍峨的山頂發起了衝刺,此時,青翠的山巒與奔騰的江水組成了一首生命的交響曲,她們聆聽著自然的音律在卑微與高貴之間選擇了平凡……
熾熱的驕陽已經高懸在了我和父親的頭頂之上,我揮動著小鋤頭挖下了一捆捆柴胡,在父親的幫助下我將柴胡裝入了車內,此時我已經累得精疲力竭,我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望著還在勞作的父親我有些慚愧,父親的背拱起來像一座小山寫滿了艱辛和苦痛,他的臉埋在柴胡裡看不清面孔卻能感受到熱浪的氣息,他的雙腳踩著沉重的大地多像為人類帶來火種的普米羅修斯,我想著想著淚水浸溼了我的眼眶,春天到來時,父親為這片土地撒下了柴胡的種子,柴胡一點一點生根發芽長出了新葉,父親從街市買來化肥給柴胡施了肥,到了夏季,柴胡地裡長滿了雜草,父親又拿著小鋤頭清除地裡的雜草,雜草清除完後柴胡已經有半人那麼高,轉眼到了秋季,父親拿著鐮刀去割掉柴胡的莖葉,到了來年柴胡又會長出嫩嫩的葉子,如此反覆到了第三個年頭,柴胡的根部已經完全長成,父親又會開著電動三輪車去挖柴胡,我擦乾眼淚望向了遠處的柴胡,柴胡的莖葉被狂風搖來搖去依舊不肯屈服,而我每當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總會退縮,我羞於向同學和老師請教,回到家就去問年長的哥哥,哥哥的學業也很繁重,但他總是耐心地給我講解,久而久之我的成績上去了,但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卻很差,我想走入他們的世界卻發現自己早已失去了低頭的勇氣。還有柴胡的花很不起眼,那小小的黃花一朵緊挨著一朵並不漂亮,但它依舊在頑強地吮吸著雨露沐浴著陽光,玫瑰嘲笑它卑賤,月季嘲笑它孤僻,菊花嘲笑它平庸,但它從來都沒有覺得它很普通,它知道自己的價值不是絢麗的花朵而是粗壯的根部,它低調的生長著只為給處於疾患的人們送去良藥,反觀我自己,每次買到新衣服和新玩具就喜歡在朋友和同學面前炫耀,看到他們稱讚的目光我的虛榮心便得到了滿足,母親總是教導我要低調做人,而我往往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最後那些朋友和同學都有意無意開始疏遠我,我很想改過自新但每次都打了退堂鼓,最後我徹底放任自我成了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快到晌午的時候,柴胡已經堆滿了整個電動三輪車,我拿著小鋤頭和水杯坐在了柴胡堆裡,父親啟動電動三輪車向家的方向駛去,我迎著風撫弄著飄飛的秀髮,時間一點一點向後流逝,我感覺我的心跳與時間的鐘擺碰撞在了一起,細碎的聲音拉扯著匆忙的腳步在佈滿疼痛的大地上匯成了一條希望的河流……
江玉晗和她的母親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攀登終於抵達了山頂,首先她們看到的是藥師殿,藥師殿供奉的是藥師琉璃光佛,而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配侍在左右,離開藥師殿她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轉經筒,轉經筒沒日沒夜旋轉著似乎在超度亡靈又像是在普度眾生,之後她們來到了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供奉的是大慈大悲的釋迦牟尼,釋迦牟尼靜坐在大殿之上為芸芸眾生送去了平安和吉祥,大雄寶殿的兩側分別是鐘樓和鼓樓,鐘鼓樓猶如一本古書記錄了王朝的興衰又像一雙眼睛洞察了時空的流轉,在大雄寶殿的後面是八十八佛光影壁畫,壁畫高14.5米,寬110米,畫面氣勢恢宏,色彩濃厚,這八十八佛在經文中的寓意為消災之王,凡是禮佛、供養、恭敬,皆可眾罪皆滅,善根增長,福慧聚足,和合平安。之後她們又來到了通玄洞,通玄洞又稱張果老洞,即張果老隱棲處。張果,鳳州梁泉人,他先隱居山西中條山和恆山,後回故里。武則天曾派人請張果老入宮獻出長壽仙術,但張果老使出絕奇法術詐死不起,嚇得使臣裴晤不敢進洞,欲請未成。直至開元21年,唐玄宗又派中書舍人徐嶠帶璽書迎進皇宮,玄宗皇帝以禮之肩與入宮,並用高官厚祿挽留張果老,封他為銀青光祿大夫,但他堅持不就,玄宗皇帝又想出一條妙計,欲把他妹妹玉真公主下嫁給他,但張果老哈哈大笑,竟不接旨。因張果老一心歸山修煉,過不慣宮廷生活,玄宗皇帝見張果老的長生不老法術又神秘而不外傳便放其歸山,臨行賜號“通玄先生”。當地百姓在重修張果老洞時發現洞口有“通玄洞”石刻字樣。在通玄洞的旁邊是鐵棋亭,傳說八仙常來此對弈,於是張果老將棋盤刻於一塊巨石之上,棋子則用生鐵鑄成,稱為“石棋盤,鐵棋子。”32枚棋子,每個直徑八公分,重三斤六兩,雖然長期裸露於外,經歷日曬雨淋卻不蝕不鏽。清光緒十八年,知縣朱子春上山發現,認為這是張果老的遺物,十分珍貴,他自出資金,建亭保護,亭子完工後,取名“鐵棋亭”,並撰刻了《鐵棋亭記》石碑,鑲於洞外,“鐵棋仙蹟”流傳至今。看完鐵棋亭她們繼續朝前走,不久之後她們來到了懸崖石窟,大大小小的石窟中供奉著道家的各路神仙,神仙們各個精神抖擻從身上透出一種道風仙骨的氣息來,她的母親將高香插入焚香爐內,然後又燒了紙表,她跟著她的母親磕了三個頭後離開了懸崖石窟,走在崎嶇的小徑上她感覺理性和信仰凝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所有的矛盾相互撕裂變成了平衡的一部分……
下午的太陽已經沒有中午時分那麼毒辣,明媚的光線也漸漸變得溫和了起來。父親拿著水杯開著電動三輪車獨自去了地裡,我則搬來小板凳坐在院子裡剪起了柴胡,我把柴胡分成了一小堆一小堆,然後拿起剪刀一根一根剪了起來,剪著剪著我聽到誰家的貓咪在叫喚,扭過頭我發現一隻貓咪走到了我的身邊,我撫摸了一下它的腦袋繼續剪著柴胡,鄰居家的叔叔走了過來,他是來找他們家貓咪的,他看見我一根一根剪著柴胡笑了起來,他說可以拿一小把一塊剪,像我這樣剪太慢了,我露出了尷尬的笑意,他驅趕著他家的貓咪離開了院子,之後我把剪好的柴胡晾曬在了水泥地板上,望著一大堆柴胡根我想起了小時候割麥子的時光,每到夏季的時候,麥子也黃了,我的父母拉著板車去地裡收割麥子,他們的脖子上總會掛一條毛巾,每當大汗淋漓的時候就會擦一下臉,他們一人拿一把鐮刀割起了麥子,麥子在他們的雙手與雙腳之間移動好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他們躬著身子把面孔埋在大地之上,堅定的眼神伴隨著輕盈的腳步把動態變成靜態最後凝成了一尊雕塑,他們把割好的麥子捆成一捆立在麥田裡,一捆又一捆麥子泛著金色的光芒好似一位戴著冠冕的王,我在地裡沒事幹便抓起了蟋蟀,蟋蟀在麥稈上跳來跳去很難捉到,眼看一隻蟋蟀就在眼前,抓住它易如反掌,可剛一伸手蟋蟀便撲稜著翅膀飛走了,忙活了半天我才抓到了一隻蟋蟀,父親在地裡給我編了一個籠子讓我把蟋蟀放進去,我望著發出叫聲的蟋蟀心滿意足地跳了起來,父親轉過身子繼續割起了麥子,麥浪一陣又一陣從我的眼前劃過,我聽著麥浪的聲音和蟋蟀的叫聲沉入了旖旎的夢境,等到了中午時分,麥地裡已經擺滿了一大捆一大捆的麥子,父母將麥子裝上板車向家裡走去,回家的路上總會遇見同樣割麥子的鄉里鄉親,他們有的已經裝滿了車子有的還沒裝車,父母總會停下板車去幫他們裝車,一捆捆麥子堆的如同小山一般高,然後再用麻繩把麥子的兩側捆紮結實,等他們全都裝好車子父母才會去拉自己的板車,鄉里鄉親說著謝謝遞過來一隻煙,父親接過煙和他們聊著天離開了麥地,回到家後父母會將板車上的麥子放在公路邊,吃過飯後他們把麥子解開鋪平在馬路上,來往的車輛在麥子上碾壓過來碾壓過去,到了黃昏時分公路上的麥子已經碾壓好了,麥粒和麥稈已經徹底分離,父母用鋼叉將麥稈挑到公路的一側,然後用推耙把麥粒推到麥稈的旁邊,之後他們把麥稈重新鋪平在馬路上繼續碾壓,直到把所有的麥粒都碾壓下來為止,鋪好麥稈之後他們又用簸箕把麥粒運到了水泥地板上,之後他們推來揚場機準備把麥殼脫離出來,麥粒在風扇和篩子的作用下變成了乾乾淨淨的麥粒,天氣晴朗的時候,他們會將麥粒晾曬在水泥地板上,經過三天的晾曬,麥粒已經脫去水分變成了飽滿的麥粒,父母將麥粒裝進袋子堆放在了倉庫中。想著想著我又剪起了柴胡,柴胡和麥子一樣是農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每當看到一沓沓鈔票裝入口袋時,我便充滿了成就感和自豪感,父母的勞累沒有白費而是變成了沉甸甸的收穫,我在收穫的季節裡看到了暖暖的愛意看到了濃濃的溫情……
江玉晗和她的母親走上祈福橋繼續遊玩,祈福橋懸掛於兩座山頭之間好像漂浮在仙境中的一團霧靄,之後她們來到了羅漢堂,羅漢堂裡有迦葉、阿難和玄奘的塑像,三尊塑像端坐在殿宇的中央好像在竊竊私語又好像在閉目養神,在羅漢堂的旁邊是二十圓覺菩薩,圓覺菩薩們佇立在青山翠柏之間感受著自然的清淨和人文的紛擾,她和她的母親低下頭向山腳望去,跌水瀑布越過坎坷的山路出現在了她們的眼前,她們看到跌水瀑布從高處一個階梯一個階梯流向了低窪地帶,離開跌水瀑布她們來到了圓通殿,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手持淨水瓶為流血流汗的勞苦大眾送去了一絲慰藉,之後她們抵達了三清殿,三清殿裡供奉的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他們制定著宇宙執行的基本法則也掌管著日月星辰和江河湖泊,看完三清殿她們走到了孔子殿,孔子手持書卷傳承著儒家的思想也展望著一個燈火輝煌的未來,沒走幾步她們便來到了藥王殿,藥王孫思邈跋涉在荒山野嶺中給身患重病的人們帶來了福音,最後她們穿過熙攘的人群來到了禪修中心,禪修中心裡不僅有放置佛法書籍的圖書館還有開設佛法課程的學校,她們在禪修中心轉了一圈後便走了出來,望著繚繞的煙靄和燦爛的霞光她們準備下山,此時繽紛的世界向後滑落墜入了一片迷濛之中,無數的星雲凝聚起來托起了一個亦真亦假的幻夢……
清風吹拂著樹梢向下划行碰觸到了柔軟的草地,緋紅的太陽擁抱著柔軟的草地在鳥語花香的天地裡書寫出了一首愛的詩篇。我拿著剪刀依舊不慌不忙地剪著柴胡,一大把一大把柴胡根堆積在一起變成了一道堅固的屏障,我彎下腰將剪好的柴胡根晾曬在了水泥地板上,麻雀和喜鵲在柴胡堆裡飛上飛下似乎在尋找可以吃的蟲子,我望著鳥兒的身影沉入了淺淺的夢境中,在夢中麻雀和喜鵲帶著我飛到了蒼穹之上,我在這裡見到了日日期盼的文曲星,文曲星熱情地揮著手歡迎我的到來,我張開臂膀藉著風力飛到了他的身旁,他詢問我學習成績怎麼樣,我支支吾吾地說還好,還好,他問我將來想不想金榜題名,我說當然想,我想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他又問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我拍著腦門說自己還沒想好,但自己很想成為一名老師,他摸著自己的鬍鬚,笑著說他可以幫助我實現當老師的夢想,我說我該怎麼辦,他用手在我的手心裡寫下了“勤能補拙”四個字,我瞬間開悟了,不住地感謝他的教誨,當我還想跟著他去天庭看看時,我的身子突然開始向下墜落,我一邊呼救一邊揮動著臂膀。這時,我從夢境中驚醒了過來,我摸著額頭望了望四周,柴胡根還在這裡,但麻雀和喜鵲早已不見蹤影,我加快速度剪起了柴胡,柴胡的莖葉和根部堆成兩座小山將我包裹在中間,我有些疲累但我知道我不能停歇,我要為父母分擔一些工作也要在苦難中成長起來,許久之後太陽已經落到了山頭,我取出袋子將曬乾的柴胡根裝入了袋子,望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會心的笑了起來,麻雀和喜鵲也飛下枝頭在我的身邊嘰嘰喳喳叫了起來,我圍著他們唱起了歌謠跳起了舞蹈,所有的苦痛化成歡樂的瓊漿在我的眼睛裡匯聚成了幸福的海洋……
江玉晗和她的母親離開消災寺坐上了回家的汽車,坐在汽車上她又望了望漸行漸遠的消災寺,望著消災寺她想起了遠在西安的大興善寺,大興善寺是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的祖庭,是隋唐皇家寺院,帝都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該寺始建於晉武帝泰始二年,原名“遵善寺”,已有1700餘年歷史,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為大興城,寺占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至今,隋開皇年間,印度僧人闍那崛多、達摩笈多等先後來長安,在大興善寺譯經弘法,唐開元年間印度僧人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先後駐錫本寺,翻譯經典,設壇傳密,再經一行、惠果傳承弘揚,形成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寶庫——唐密,後來又經空海、最澄等傳之日本、韓國,再傳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流傳廣泛,影響久遠,大興善寺成為了舉世公認的中國佛教唐密祖庭。隋唐時代,長安佛教盛行,由印度來長安傳教及留學的僧侶在寺內翻譯佛經和傳授密宗,大興善寺因此成為了當時長安翻譯佛經的三大譯場之一,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地方。與大興善寺相比,消災寺的名氣似乎小了很多,但它對佛教的傳承對佛法的參透一點也不落後,在陡峭的崖壁上閃動起了佛光的影子,學生江玉晗的腦海裡突然閃過一絲靈感,她已經構思好了老師給他們佈置的作文,這篇作文的題目就叫做《挖柴胡》。
(完) 完稿於:2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