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洞森林公園

蔣鳳蘭砌了一杯熱茶坐到了書桌前,她拿出相簿翻看著一張張照片,她看到了她小時候的照片,看到了全家福的照片,還看到了她和妹妹蔣芳蘭去動物園遊玩的照片,突然她的目光停留在了十幾張照片上,這十幾張照片是她和朋友去龍門洞森林公園遊玩時拍下的照片,漸漸地,她回想起了五年前自己和朋友去龍門洞森林公園旅遊時的情景。

相片一:混元頂溶洞

混元頂溶洞是龍門洞最高處,距道院高約130米。凡來龍門洞的人都以有勇氣到此一遊為樂,混元老祖龕洞全用斗拱臨空架設,鑿壁襯托,相當險峻,可謂鬼斧神工。由太清殿通往此處的棧道,長約50米,全在峭壁鑿孔,打入鐵樁,用木板架橋,遊人攀著鐵索倚壁而登,往往令人毛骨悚然。

相片二:定心峰

定心峰取安定心神意,峰在四公祠前西端,孤峰獨立,如同削成,峰頂僅可倚坐數人。因此峰正對丘祖樓,如樓前香爐,故又名香爐峰,也稱望山峰,登峰環顧,全洞諸景盡收眼底,峰腰有深洞3處,人跡罕至。

相片三:鐵塔

鐵塔為5層空心鐵塔,系清康熙三十三年六月,在舊香火爐原跡上建成,全高2.60米,頂層高0.8米,小於塔身,出簷,中層高1.15米,直徑0.88米,底座高0.65米,塔身周圍有6個纏龍小柱,每稜鑄一蹲獅,高約0.8米,空檔上孔上分別鑄有篆書“天精”、“地闓”、“山壽”、“水煬”、“民富”、“物阜”字樣。足部各鑄大獸頭,中部凹入,間隔空檔鑄臥象、臥獅各一。

相片四:早陽洞

早陽洞位於龍門洞溝西側峭壁臺階上,高出溝底20多米,人行道與溝西臺地連線,懸崖鑿壁架設板橋10多米,寬僅盈尺,用鐵索圍欄,以通往來。因洞處西面東,能先見太陽故名,石洞內兩窟相連,祀奉有藥王孫思邈塑像及有關藥王故事畫像,洞外僅有丈餘臺地可以迴旋。

相片五:黑虎潭

黑虎潭為後山入口躡雲橋下深陷大石潭,直徑約5米,水深1米,一汪黝碧,因潭邊怪石嶙峋似虎,故名黑虎潭,山洪暴發時,滾石泥沙與潭內沉積物翻騰而出,奔騰澎湃,山鳴谷應,猶如猛虎吼躍,十分壯觀。

相片六:北極宮

北極宮建在正院北臺階上,由後山根躡雲橋登153級石磴,進入龍門道院即至。為道院最大的5間大殿堂,雕樑畫棟,氣魄宏偉,殿中有北極玄穹真武無量祖師金身坐像,兩邊陪祀四大天王站像,威武莊嚴。此殿為道場主殿,殿內幢、幡、寶蓋、經籍、鐘鼓、道家法器俱全,齋醮誦經均於此處舉行。

相片七:清和宮

清和宮位於北極宮大殿西上側,與東山門擺成直線,舊時樓內塑有全真教七真人坐像,現改塑長春真人丘處機像。過去有關丘遺留文物皆藏於此,已佚失,樓3間,結構精巧,飛閣流丹,典雅肅穆。

相片八:丘祖洞

丘祖洞在清和宮後石巖上,此洞是丘處機修道處,僅能一人容身,丘祖洞雖小,但為全真教龍門派祖師潛修處,有“高山仰止”之感,必發崇古之幽情,虔誠朝拜。洞內有石球,直徑約30厘米,光澤滑圓,名“磨性石”,傳說丘祖在此洞修道時,磨鍊心志,每天將此石推下去,再抱上來,日積月累,竟將不規則的石塊磨成圓形。

相片九:丹陽洞

丹陽洞也在清和宮樓後石巖上,是丹陽真人馬鈺修道處,洞內狹小,須攀援鐵索而登。

相片十:春花洞

春花洞在丘祖洞和丹陽洞兩洞下側,傳說為丘的女弟子李春花住處。

相片十一:太清殿

太清殿是祀奉太上老君的大殿,殿內有清道光十三年根據《老子化胡經》所繪的《太上一氣化三清》的道教故事壁畫81幅。畫面人物線條勾勒,清晰生動,色調樸雅,是道教廟觀中少見的藝術珍品,是民間藝術工匠的傑出之作。

相片十二:王母宮

王母宮在龍門洞絕巖山腰西側,祀奉西王母坐像,殿三楹,中高側低,結構對稱,藻繪工麗,全系鑿壁架空,四無依傍。殿臺下有10多米長的鐵索懸梯。

相片十三:景福山大鐘

景福山大鐘原置景福山混元頂峰上的三清殿南側,為清康熙三十四年開山道士田守存等38人鑄造。鍾高1.4米,肩高1.15米,肩外徑0.81米,鐘口外徑1.2米,鐘頂為虎頭紋式,互靠成扭結狀,鍾肩端鑄有4個圓形小孔,鐘身分為4部分,肩部有“皇帝萬歲,太子千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篆體大字。

相片十四:龍門洞

龍門洞位於寶雞市隴縣西北部,陝甘交界處的六盤山南段景福山山麓,古名靈仙岩,是中國五大懸空道觀之一,丘處機創立道教龍門派的開宗棲真之地。碑載,龍門洞始於春秋,建於西漢,盛於金元。據載周有大夫尹喜棄職歸山,隱靈仙岩,漢代婁景先生隱居後更名景福山,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避詔隱居,施藥濟世。元代丘處機由寶雞磻溪來此棲居,時稱龍門山。龍門洞為道教全真教“龍門祖庭”,被稱為龍門派聖地。

相片十五:景福山

景福山為六盤山支脈隴山山脈北支千山山脈的西部山地,山上有鳳爪峰、朝元峰和定心峰三峰,海拔1952米,由隴縣縣城西北新集川鄉東部入溫水鄉湯房梁。東南方向延至城關鄉原子頭,山脈長約28公里。景福山是六盤山系褶皺地帶南端,地質構成有震旦系矽質灰巖、寒武系白雲質灰巖、奧陶系藍灰色塊狀巖、二疊系沙質巖夾煤層等成分,組成背斜結構。境內新老地層穿插交錯,溝壑縱橫切割,在岩溶地形中,懸崖峭壁對峙,大小溶洞形態各異,岩層流水淋漓,溪流洪水衝激,形成大小水潭,凡36洞24潭為風景區的形成奠定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蔣鳳蘭收起相簿坐在桌椅上久久不能平靜,她把自己想象成了一隻甲蟲,它的眼睛是龍門洞的洞窟,它的嘴巴是龍門洞的深潭,它的身體是龍門洞的山脈,它的四肢是龍門洞的林木,它感覺自己與龍門洞的景色融為了一體,所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互疊加鋪就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史詩。

(完) 完稿於:20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