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計劃(第1/2頁)
章節報錯
書接上集。上官雲英繼續講故事。
得知趙軍的教練陳鬱主動放棄這個好計劃後,韓信“喜出望外”,然後冷靜部署,打出了“最後一站”的精彩畫面。
這是韓信極為關心的後勤問題,也是韓信所在的劉邦軍團,擊敗對手項羽的絕對優勢。
早在韓信走上神壇之前,劉邦就被項羽“派”到了漢中,為後勤保障而努力:漢中肥沃的土地巴蜀,為劉邦提供了充足的糧草。
當時漢水、渭水、白水的水網成為劉邦的快速交通通道。
在“拜將軍”之後,韓信得以迅速“躲在別人身後”,以高速衝擊橫掃三秦,這是有這種強大的物資運輸支撐的。
佔領滎陽後,劉邦還建立了以敖倉為中心的後勤基地。
關中巴蜀的物資透過敖倉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
這種強大的輸血效應,可以讓韓信放心施展他“北舉燕趙,東擊齊,南斷楚糧道,西迎滎陽王”的宏偉戰略。
他利用手裡有糧的優勢,利用對手缺糧、急於速戰的情況,一次次將陳鬱、龍切等強敵帶到坑裡。
戰場上所向披靡的項羽,一步步被戰略牽制,最終落入韓信的十面埋伏之中,拔劍自盡。
但是,如果到了長平戰場,韓信的“絕對優勢”就會喪失。
秦國和趙國的經濟差距已經非常明顯了。
為了打好長平,秦國在巴蜀關中開闢了多條水路運輸路線。
劉邦兵團的快速交通路線,尤其是包括敖倉在內的交通網路,幾乎都是秦國留下的“遺產”。
現在的秦軍正在享受“高速便利”。
如果韓信真在長平戰場上掌管趙呢?
他最擔心的後勤保障是目前令人抓狂的問題。
事實上,就在趙括髮動長平決戰之前,當秦國能夠按時將巴蜀關中的糧食運送到前線時,趙國的後勤補給幾乎耗盡。
八個月的苦戰消耗了趙的糧食庫存,甚至出現了“請小米和而不聽”的尷尬事。
如果像前主帥廉頗一樣留在昌平,第一個崩潰的將是趙本人。
因此,在火線上任的趙括,會集結軍隊,憤然出擊,然後在秦軍的口袋裡全軍覆沒。
如果廉頗被韓信取代,他還是留不住,他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這雖然是個難題,但不能說趙括沒有錯。
在實力和戰略形勢嚴重不利的情況下,這樣的拼死進攻無異於賭一把,沒有任何勝算。
這樣的錯誤,當然不會是擁有極大軍事智慧的韓信所為。
但“韓信救不了長平”的第二個原因也在這裡:長平決戰前的戰略形勢,對於選擇進攻的40萬趙軍來說是“死戰”。
趙括接手時,秦趙之間的戰場形勢是這樣的:因為趙失去了自己的政黨,失去了地理優勢。晉東南的重要地方都在手中,所以趙在長平戰場上只能屯兵在長平以北的平原上。
街對面的秦軍怎麼樣?
但是在昌平西南的山谷裡很容易。
欲攻趙,能言能戰。
趙軍想反擊?
然後就要一頭扎進山谷,百分百掉進秦軍挖的坑裡,就像趙括一樣。
這種死法,又缺乏後勤保障補給,不打就被拖死,打起來就被圍困死。
過去,韓信的“最後一站”、“聲東擊西”和“欺騙”等政變,放在這個“死”裡,都不能用,這相當於被取消武功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