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有措施(第1/2頁)
章節報錯
書接上集。上官雲英繼續講故事。
先是四十八萬餘民眾,以及諸侯、王公、宗室上奏請求加賞於安漢公王莽,再是公卿大臣九百人請求為王莽加九錫。
於是朝廷賜予王莽象徵至高無上禮遇的九命之錫。
接著,王莽為了製造太平盛世的景象,先是派風俗使者八人到各地考察,回朝後大加讚頌天下太平,彰顯王莽宣揚教化之功。
其次透過重金引誘的政策,使匈奴等外族遣使來歸順朝賀,王莽遂成為人們心中治國平天下的賢良聖人。
漢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禱上天代平帝病死。
公元6年,漢平帝病死,王莽為了避免年長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縱政局,遂立孺子嬰即劉嬰為皇太子,只有兩歲,太皇太后據群臣之意,叫王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臣民則稱王莽為攝皇帝,王莽自稱予。改年號攝政。
此時王莽51歲,值公元6年,年號稱為居攝元年,次年,東郡太守翟義及槐里人趙明、霍鴻起兵反莽,聲勢浩大,王莽遂派王邑平息,稱帝之心浮現。
此時讖緯禪讓之說盛行,符命、圖書,層出不窮,如求賢讓位、漢歷中衰,當更受命、天告帝符,獻者封侯,王莽則大加利用,獻符命的人,皆得豐厚賞賜,有名哀章之人,更獻上金匱策書至漢高祖廟,大意言莽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銜,次日莽則入高祖廟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國號新,稱始建國元年,王莽時年54歲。
從安漢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計八年,歷朝除了貴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開篡奪之例。
王莽在朝中的勢力如日中天,幾乎等同於皇帝,這引起了以劉氏宗室為主的反對派的反彈。首先是發難安眾侯劉祟,居攝元年劉祟率領百餘人進攻宛城,連城門也沒有攻入就失敗了。
第二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起兵,擁立嚴鄉侯劉信為皇帝,通告各地,長安以西二十三個縣的盜賊趙明等也起來造反。
王莽十分恐懼,飯也吃不下,日夜抱著孺子嬰在宗廟禱告,又模仿大誥寫了一篇文章,說明自己攝位是臨時的,將來一定要將皇位歸還孺子嬰。
同時王莽不斷調動大軍鎮壓,攻滅翟義的部隊。
待王莽掃清了這些障礙,各種符命祥瑞紛至沓來,不斷有人借各種名目對王莽勸進。
初始元年十二月,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即新始祖,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稱始建國元年。
王莽在朝野的廣泛支援下,登上了最高的權位,開了歷史上透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
由於漢末以來,政治腐敗,朝廷奢華無度,地方搜刮盤剝,再加上豪強地主大量兼併土地,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經濟凋敝,所以人心浮動,政治危機愈演愈烈。
王莽執政以來,為了獲取民心,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緩和社會矛盾政策,但也始終未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王莽信奉儒家思想,他認為天下要恢復到孔子所宣稱的禮崩樂壞前的禮治時代,才可能實現政通人和。
因此王莽當上皇帝后,企圖透過復古西周時代的周禮制度來達到他治國安天下的理念,於是仿照周朝的制度開始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在始建國元年宣佈的政策是:將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奴婢改稱私屬,與王田均不得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