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意見不統一(第1/3頁)
章節報錯
“都高興什麼,這點錢財就想讓咱們,七十萬人馬退兵。”
“大汗,現在李世民,已經是四面楚歌,咱們要的是大唐江山,你可千萬不要上當啊!”
有人歡喜,有人憂,大帳內吵得不可開交。
頡利怎會看不出李世民的用意,但他更想知道二汗突利是不是和自己一條心。
“這個時候,如果我軍不惜血本拿下長安,不是不可能。”
“但是有了這麼多的財寶,我們計程車兵還會不顧性命地殊死拼殺嗎?”
“畢竟長安城只剩下一座,被掏空了的錢庫。”二汗突利說道。
“這裡即不能放牧,又不能狩獵,如果各營的兵卒,都沒有心思打了。”
“我們在做這些將軍還有頭領,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是無濟於事的。”
二汗突利這番話有理有據,但說白了就是不想出力。
頡利明白他的意思,只能帶著深深的遺憾,同意了大唐的求和。
但頡利並不打算輕易放過李世民。
此刻,在長安城裡皇宮內。
“皇上,頡利的氣焰十分囂張,他指定地點和時間,讓我們到便橋相會。”
“竟然還說什麼,咱們給他們那麼多財寶,他們要賜給我們三千匹馬,這哪裡是會盟嗎?”
“這分明讓我們稱臣嘛?”範大福說道。
李世民聽完後也是怒火中燒,可頡利七十萬人大軍,就在長安城下。
四面都是告急的文書,各地的反賊更是四處作亂。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環境下,李世民別無選擇。
“傳朕旨意,就按照頡利所說五月十一日,斬白馬盟於便橋。”
“不過,讓執失達爾力轉告頡利,他的三千匹馬,大唐不要。”李世民吩咐說道。
渭水之盟是唐朝與突厥強弱關係的轉折,避免了唐朝不利條件下的作戰。
從而穩固唐朝開始的根基,為唐朝發展經濟,積蓄力量爭取了時間。
武德十九年,五月十一日。
李世民清空府庫,與頡利會盟於便橋。
兩人梟雄間的這場涿鹿,以李世民的恥辱,和頡利的遺憾暫告結束。
某日,封府。
老頭髮須皆白,顫顫巍巍,說話上氣不接下氣。
這個老頭不是別人,正是封倫。
是李世民倚重的前朝老臣。
因為立太子的時候,封倫偏向了吳王李恪。
所以,李世民對他就不再信任了。
但聽說封倫最近病了,於是,就派魏徵過來看望他。
可是,當他聽到魏徵求見時。
“魏徵,他來幹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