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好好生活下去(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是不可避免的。
在草原和北方,築城、修建道路,用耕作和放牧,讓所有人安穩下來,廣闊的草原,也就控制下來了。
在大草原上創造居住條,然後隨著人口不斷增長,不斷的遷移,那麼大的地方,當然也就慢慢地成為了大漢的一部分。
用律法來控制他們,用刀劍來保護他們,用運輸來養活他們,用城市來固定他們。
這樣的生活,當然會比遊牧民族居無定所來得好。
那些民族也會慢慢地融入進來。
歸根結底,大家不是為了相互打破頭,只不過是為了好好生活下去而已。
一切問題,其實都是經濟和民生問題。
這些問題解決了,那麼就好辦很多。
不過這是一個大工程,北方這個問題,王易覺得自己有生之年能夠解決得差不多,都已經算是一種勝利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曹操耗費太多精力,確實是他不想看到的,用勢去壓制他人,用最小的代價去取得最大的成果,是王易現在想要做到的事情。
不過在經過龐統提醒之後,王易才發現自己有些急於求成了,先不把北方平定下來,說什麼解決曹操,那都是白搭。
穩住冀州,平定幽州,然後去拿幷州,不給曹操機會,最終多方施壓,用武力讓曹操知道自己抵擋不住,然後用外交來解決對手,這才是王易要做的事情。
一直以來他都是這樣做的。
不勉強作戰,不動則已,一動,就要讓對手毫無反抗的能力。
不管是破袁術,平江東,壓荊州,奇襲冀州,王易都是這麼做的。
現在當然也不能急於求成的去做一些事情。
他現在還不到二十五歲,身體也很好,有的是時間去做一些事情。
而且一統關東之後,系統還有獎勵給他,他有什麼好急的?
現在在冀州,劉備的五十萬大軍壓在這裡,確實一些不和諧的聲音,都平息了下來。
而且每天都有武裝工作隊進駐各縣,甚至是各鄉,開始從根本上,牢牢地掌握整個冀州。
現在王易麻煩的反而是,帶什麼人去北方作戰。
這時候在冀州,劉備軍可謂是將星如雲,王易自己之外,就有呂布張燕這兩個重號將軍,關羽張飛太史慈孫策趙雲張遼高順黃忠魏延……這些當世猛將,誰都希望能夠北上建功立業,而對駐紮在冀州防守曹操興趣不大。
不過總歸還是要有人守在靠後的地方才行。
算來算去,王易也只能讓那些老實聽話的,留在冀州。
趙雲守鄴城,提防官渡的張郃高覽,高順守清河一線,壓制兗州的曹軍,太史慈守濟南,牽制泰山郡的于禁部。
這三名將軍,都是智勇雙全,穩重持重的將領。
而另外一路,以呂布為主將,帶著張遼以及袁譚沮授田豫辛評辛毗等冀州降將,出兵前往壺關。
這一路以外交為主,高幹是袁紹的外甥,和袁譚素來親厚,牽招和田豫相交莫逆,透過外交和軍事的威壓,爭取用最小的代價,把整個幷州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