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張繡的勢力就被削弱了--不過張繡是個明智的人,他知道,曹操這麼做,已經算是很給他面子了,如果還是給他保留以前所有的特權,那反而是要對他下手了。

所以一直以來,張繡對曹操都算是心悅誠服的,他一個降將,還能要求什麼呢?

不過這次,劉備大軍來了。

宛城是沒法堅守的,這一帶土質偏軟,沒法修築高大的城池,也沒有太深的護城河,所以在黃巾起來的時候,宛城有時候是黃巾佔據,有時候是官兵佔據,誰強盛的時候,就可以佔據宛城。

這也是南陽黃巾沒有造成太大破壞的因素--他們貪圖佔據了宛城,所以一直都是堅守在這裡,屢屢被官兵打下來,也屢屢再次奪回宛城,宛城附近流了太多的血,別的地方,被破壞得就少很多。

張繡知道自己是守不住的,雖然劉備來的速度不快,可是他也知道,就憑自己手下那萬餘舊部,不管是野戰還是守城,都沒有能力抵擋太長的時間。

對方可是十萬大軍。

而且劉備麾下的精兵,甲於天下。

相同兵力的對抗下,劉備到現在還沒有輸過。

他的萬餘舊部雖然能打,可是真要和劉備麾下的熊虎之師對抗,還是差了不少的。

所以他在看到劉備不斷的派使者過來的時候,也很客氣的,把使者送去許都。

然後等待著許都方面的指示。

當然,作為曹操封的揚武將軍、宣威侯、宛城太守,他也是守土有責,劉備要是真的打過來,他就算戰死在這裡,也得堅持下去。

還好,劉備來得不算快,給了他足夠的緩衝時間。

而這個時候,曹操已經在烏巢擊破了袁紹的守軍,袁紹死於亂軍之中,曹操得到了張郃等人的歸降之後,實力得到了極大地膨脹。

不過他當時手裡就只有十萬兵不到,張郃的降軍就有十幾萬,成了尾大不掉之勢,這個問題不解決的話,那麼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的當機立斷,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他將守衛官渡的重任,直接就交給了張郃高覽這兩名降將,並且給他們留下了五萬清河兵,同時讓李典率一萬本部和兩萬袁紹降兵駐守烏巢,協助官渡的張郃和延津的曹仁,保持這一條防線的穩定,剩下的七八萬降軍和他的數萬本部加上萬餘西涼騎兵,一同南下,迴歸許都。

能給降將這樣重要的位置,讓張郃和高覽不由得感激涕零,和袁紹一直不肯讓他們單獨鎮守某個地方比起來,曹操這個時候固然是形勢所迫,卻也展現出了屬於他的梟雄氣派!

能識人,敢用人,這是曹操的能力。

這樣一來,在兗州一線,曹操的防線依舊穩固,張郃、李典、曹仁、曹洪、程昱,五路守軍加起來十幾萬人,配合上泰山和譙郡的守軍,對兗州的保護,還是很穩的。

接下來,就要守住豫州了。

南陽和汝南能守住,接下來事情就還有可為的地方。

當然,現在劉備的勢力越來越大,固然自己擊敗了袁紹,可是聯想起烏巢的

訊息是誰傳過來的,曹操心裡就沉甸甸的。

烏巢火起,加上王易襲取了冀州,才讓強大的袁紹勢力,土崩瓦解。

劉備這次出兵,也許只是為了展示一下什麼,而不是真的想要和他展開大決戰,可是劉備地盤的實力,也只會越來越強。

等劉備消化了冀州,幽州多半也是他們的囊中之物,就算曹操能夠拿下幷州,他的地盤,也基本上處於劉備的地盤包圍之中了。

越想就越覺得,自己沒什麼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