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田豐沮授這樣的天才來說,之前就已經知道了一些事情,現在被王易再詳細這麼一說,他們就敏銳地感覺到了這種制度的好處。

之前他們知道的劉備地盤上的政策,不管是考核得官、推行全民教育、用屯田的方式給民眾耕作、推行高產作物、平抑糧價……這是針對誰來的?瞎子都看得出來,就是針對士族和豪強的。

士族的特權是什麼?是透過查舉和徵辟,基本上壟斷了做官的權力,他們也許沒有錢,可是隻要有清名,就能夠一直做官。

豪強呢?豪強在做官方面就比士族弱勢多了,一般也就能當個地方佐官,可是他們在當地,往往根深蒂固,財大氣粗,佔據了不少的田地,或者是結交當地的遊俠兒之類的,算是帝國統治的下層。

而這些政策,先是取消了士族可以不經過選拔就當官的特權,然後削減了豪強在地面上的優勢,那些良家子和平民、佃戶固然是得到了極大的好處,卻把這兩個階層都得罪了啊。

這也是其他諸侯的地盤上,明明劉備已經這麼強大了,卻沒有多少人來投奔的原因。

就好比劉璋--以他個人的性格,他只怕早就舉益州來投了,這樣可以保他自身的富貴,劉備一定不會虧待他。

可是他卻不能這麼做,因為支援他統治益州計程車族,不管是益州本地計程車人,還是東州士,都不會同意他這麼做。

將來劉備要是一統了其他的地方,他們才會選擇投降。

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士族和豪強都清楚,劉備的政策確實對他們的利益傷害太大了。

然而抱著這樣想法計程車族和豪強,沒法解釋的一個事實就是,為什麼劉備治下,沒有出現士族和豪強的大範圍逃亡。

甚至一個個還做得有滋有味的。

雖然龐統的辯論讓各地士子知道了一些事情,可是那也只是說動了那些不得志計程車子罷了,具體的情況,卻不會知道得這麼清楚。

一直到今天,王易對田豐沮授詳細解釋了治下的情況,這才解決了他們的疑惑。

雖然在其他方面限制了士族和豪強,可是在其他方面,卻給予了他們一定的補償。

說穿了,就是劉備提供的蛋糕,比以前大了。

這樣的話,在分潤給老百姓足夠多的好處之後,士族們也有其他的利益彌補。

既然趨勢不能避免,那麼在得到別的彌補之後,繼續好好地在劉備麾下活下去,也不是不能接受啊。

田豐沮授都是天才,當然是一聽就懂。

讓他們分頭寫信之後,王易則是接見了被壓來的袁譚等人 ……

袁譚他們在知道了袁紹已經死在亂軍之中,張郃帶人投奔曹操,張燕沮授田豐回到冀州的事情之後,同樣也是都傻了。

然後袁譚和許攸對望一眼,腦海中同時轉過了一個念頭--早知道這樣,我們之前還鬥個什麼勁啊……

之前冀州派和豫州派鬥,無非就是各有主張罷了,不管是為了討得袁紹的歡心,還是支援下一代,都是為了保持自己的勢力。

而現在呢?突然之間,袁紹就死在了亂軍之中。

冀州派裡,審配自盡,田豐沮授算是投降王易了,張郃高覽投奔了曹操。

豫州派裡,之前他們就損失慘重了,鞠義顏良文丑全掛了,這次郭圖和逢紀也死在亂軍之中,許攸想了想,和自己熟悉的那些豫州派,除了自己之外,荀湛早死,也就剩下辛家兄弟了 ……

辛毗在渤海被俘虜,辛評現在在常山,以他的性格,估計不會投降,可是如果袁譚去一封信,就可以解決了 ……

“袁家在北方是有大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