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未雨綢繆西北一帶。(第1/2頁)
章節報錯
公孫瓚沒兒子,弟弟又被袁紹坑死了,袁紹的三個兒子中,現在最風光的是袁譚,不過他在青州也不太奈何得了田楷,加上現在青州多了呂布的勢力,他沒能像歷史上那樣,剿滅田楷,驅逐孔融,全拒青州,風頭上和王易孫策比起來,都差了不少。
曹操的長子曹昂本來是有了不小的名聲的,可是年初在討伐張繡之戰中,戰死疆場。呂布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劉表的兒子劉琦也沒有展現出什麼才能來,現在看來,天下諸侯的下一代,還真就只有自己和孫策啊。
在江南的對抗,難道還會影響到接下來嗎?
王易啞然失笑。
天下的英傑,又豈會只有兩人。
在亂世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因為有機會,而順利成長的人才了。
曹昂死了,可是曹丕心思深沉,曹彰勇猛無畏,曹植文采風流,個個都不是凡人。
就連袁紹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雖然爭權奪利,可是每個人還是有點本事的,不然的話也不會得到那麼多人的擁戴,而且就算後來分裂了,袁尚也一直和曹操在戰鬥,一直到逃去北方被人弄死為止,要不是曹老闆太兇,袁尚未必沒有機會。
劉表的兒子劉琦其實也不差,要不是他和荊州當地的豪族關係一般的話,說不定就能順利掌握荊州,成為下一個劉表。
劉璋闇弱,卻實在算是一個仁義君子,馬超雖然和呂布一樣有些反覆,可是卻是當之無愧的頂級戰將,神威大將軍的稱號,可不是靠吹出來的,而是在北疆一場一場地廝殺,打出來的名頭。
這些人,才是自己未來的對手啊,就別說還有年輕的司馬懿,以及他那兩個現在都還沒出生的兒子了 ……
亂世之中,英才何其多,就算自己擊敗了孫策,也不能想著就天下無敵了,自己可是有後世的記憶,當然知道三國會分裂那麼久,正是因為天下的英雄豪傑太多,才長期分裂的。
不過劉備對自己的支援,確實也是相當的給力。
總共十七萬兵,就給了自己七萬,同時之前最精銳的那九萬老兵,劉備除了給自己留了三萬,給太史慈留了兩萬之外,剩下的四萬精銳,都交給自己了,四萬精銳帶三萬新兵,足夠讓這七萬人,都發揮出足夠出色的水準。
而管用的水軍,劉備幾乎都分撥到了自己的麾下,加上三千騎兵舊部,這也是劉備麾下整整一半的騎兵了。
要知道就算江南水網密佈,騎兵也是可以作為大殺器來使用的。
固然是因為江南重要,可是劉備對自己的信任,那也是沒話好說。
“接下來,就要等秋糧收購了,再能出兵,劉子揚說今年江淮之地,可能會有大旱,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如有大旱,當留下足夠的糧食備荒,同時以糧食吸引廬江安豐等地的流民,充實我軍的實力才行。”
王易走出劉備居所,看著天空,天空如洗,滿天星斗,正在璨璀璨生輝。
亂世易出大災,其實就是基礎設施被破壞了,救援的力量也削弱了許多,所以小災就變成大災,然而只要設施良好,措施得力,大災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這場大災,對劉備集團來說,也許有一些麻煩,然而對已經苟延殘喘的袁術來說,也許就是毀滅性地打擊了。
安豐戈陽兩郡本來就貧瘠一些,再碰上大災,那估計就是流民四起,袁術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
不過王易不打算去打他們,袁術剩下的那點力量,還是交給曹操吧,讓他的注意力在別人的身上,就少打一點徐州的主意。
反正揚州長江以北的地方,最富饒的一塊,王易已經拿到了,自己吃肉,總歸要給其他人留點湯的。
要不是曹操的威脅太大,劉備為什麼要在徐州和淮南各留五萬兵馬?就是因為這兩個地方,都在曹操的兵鋒之下啊。
時間,走到了九月。
淮南大旱。
正如劉曄推斷的那樣,淮南在九月之後,果然出現了大旱災,原本這個時候是下種冬小麥的時候,然而卻連續無雨,冬小麥雖然比較抗旱,然而完全沒有水,那也是不行的。
不光淮南遭遇大旱災,附近的幾個郡都是如此,廬江、汝南、戈陽、安豐 ……
不過廬江和丹陽一樣,靠著長江,水網豐沛,所以儘量還支援得住,汝南本來就沒什麼人了,曹操之前來掃蕩了一圈,卻發現連黃巾的影子都沒了,只是收攏了一些饑民,充實到他的屯田軍裡去,最慘的就是戈陽安豐與淮南,尤其是戈陽安豐,史書記載,人無食,只能相食。
袁術的統治,變得更加的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