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刷廠出來,楊志兵問道:“寧老闆,我們現在去什麼地方?”

寧晉川問道:“你認識潘有全嗎?”

楊志兵搖頭:“不認識!沒聽說過。”

這不能怪楊志兵,這個的年代還是很閉塞的,他不知道倒也正常。

“帶我在市裡轉轉,我倒是挺像多認識幾個個體戶。”寧晉川說道。

楊志兵聞言說道:“寧老闆,我認識不少做生意的,我帶您去見見?”

“行呀!”寧晉川確實想認識認識。

現在做生意的人魚龍混雜,但未來有少部分肯定會鯉魚躍龍門。

生意場上,多個朋友多條路。

跟著楊志兵,寧晉川真正見識到了這個年代的生意人,真是貓有貓道,狗有狗道。

這些人拿貨、出貨的路數五花八門,大多都是不為外人所知的。

這可能跟楊志兵這人有關係,楊志兵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活泛的人,那種辛辛苦苦農村收貨城裡賣,賺幾分差價的老實人他也不認識幾個。

到了晚上,寧晉川特意請了七八個“生意人”去秀娥飯店吃了一頓,算是交了幾個朋友。

次日,寧晉川和楊志兵去了印刷廠。

樣本已經做了出來。

郭安河拿出排版好的樣品給寧晉川看:“寧兄弟,你看一下,怎麼樣,你一共給了三十九張手繪樣品,全部排上了。”

寧晉川看了一下,因為排在一張紙上,所以所有刮刮樂都是一樣多的。

換句話說,印刷出來以後,會有很多張大獎。

寧晉川想了一下,說道:“這個還能改嗎?”

“能!”郭安河說道:“改的話那就要晚上才能出成品了。”

“這個沒問題。”寧晉川就算要回去,今天肯定也回不去了。

寧晉川原本是要十萬張,又加了五萬張,一次印刷十五萬張,將大獎控制在了一千張左右,其他根據情況調整。

確定好一切後,寧晉川又邀請郭安河一同出去吃飯,順便把他大伯,印刷廠的廠長郭瑞文也叫上。

郭瑞文昨天就知道寧晉川了,也有意結交,客氣兩句便答應了。

吃飯喝酒是個拉近雙方關係的好手段,一頓酒喝下來,雙方已經開始稱兄道弟。

當天晚上,寧晉川就拿到了彩票,彩票一共十五萬張,雖然只有巴掌大小,但銅版紙非常壓秤,一個人還真就搬不動。

寧晉川另外又買了一些印刷報紙的純色紙。

現在要叫車不太現實,楊志兵找了一個人力三輪車,拉回了楊志兵的住處暫時存放,寧晉川也在楊志兵家住下。

楊志兵家在一個巷子裡,家裡有父母和一個弟弟,一個妹妹。

現在已經工作的人至少也是十五六歲,也就1969年生,計劃生育是1971年開始,1980年才嚴格實施。

1962年到1973年國內有一波嬰兒潮,人口出生率提升30%—40%,十年時間出生將近2.6億人。

寧晉川恰好是嬰兒潮高峰期出生,跟他上下相差兩三歲的人,很少有獨生子女,家裡都有兩個,甚至多個。

寧晉川來的路上特意買了些糖、酒、水果和二十個雞蛋。

楊志兵父親是國營廠工人,一個人要養一家人不容易,生活過得有些艱難。

寧晉川提著禮物來借宿,楊家父母倒是好客,忙問是否有吃過晚飯。

即便寧晉川再三表明自己已經吃過,楊家母親還是給做了一頓晚餐。

老臘肉、炒雞蛋、炒酸菜,很普通的家常菜,卻已是家裡能拿出最好的東西。

寧晉川吃得不多,倒是楊家弟弟和妹妹各吃了兩大碗。

次日,寧晉川早早起床,楊家母親已經在做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