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春晚 年夜飯
章節報錯
姥姥家的祖屋客廳。
加上洪澤姐弟兩個小孩,十二個人坐了滿滿的一桌,本就不是很大的桌面,顯得有點擁擠。12個人,12個菜。雖然菜品的質量不是很高,但是雞鴨魚肉也樣樣都有。幾個舅舅饞的不要不要的,尤其是最小的五舅和老姨。顯而易見,他們平時的生活過得也是很清淡,過年了難得吃上一回好的,所以都盼望著能早點兒吃,早點兒吃到自己心儀的菜,能多吃一口是一口。此刻,如果不是有嘴唇攔著,他們的口水都會流到桌子上了。
沒有大姨的提議,沒有人動筷子,別看姥姥的輩份是最大的,但是姥姥不管家,在這種場合也不會說話,完全是撒手掌櫃的狀態,只是靜靜的看著大姨,似乎在說……領導,開始吧。
咳咳,一陣輕微的咳嗽之後,客廳靜下來了。大姨端起手中裝滿氣泡水的杯子,氣泡水就是在飲料全面銷售之前,城裡人用來代替飲料的東西,就是蘇打,加上白糖兌上醋,再往裡面灌上大量的涼開水調製而成。說白了,就是酸甜口味兒的……水。當時的汽水就只有市裡的供銷社才有得賣,即便是能買到,也沒有多少人捨得花錢去買水喝,不像後世各各種涼茶飲料、碳酸飲料、果汁那麼盛行。
“過年了,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韋家辛苦了整整一年,也賺了錢,也攢了些錢,也花了全部的積蓄,沒有弟弟妹妹們的支援,我也做不到今天這個樣子,另外還要感謝妹夫給我們帶來了這麼重要的翻身機會,不管大事成與不成,在座的各位都辛苦了,只要人在,即便是賠了錢也沒什麼,只要我們家裡所有的人齊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沒有什麼是做不成的。作為韋家大姐,我向你保證,每年的春節我們都會吃上好的,喝上好的。即便不過節,我也讓大家比咱們全下坎兒的人過得都要好。為我們新的一年事業成功,大家乾杯。”大姨情緒激動地說道。
不愧是女強人,說話做事都這麼有魄力。
說罷大姨仰頭乾了杯中的氣泡水,桌上所有的弟弟妹妹們都跟著大姨幹了,杯中的氣泡水,除了二舅和爸爸,他們兩人喝的是白酒,爸爸酒量還不錯,一瓶兩瓶的老白乾不在話下,二舅的酒量差一些,也就三兩到半斤,此刻兩人都是抿了一大口。之後嘬著嘴唇子顯示這酒度數不低。
一杯水下肚後,全家人不約而同的全抄起了筷子,像風一樣朝著自己喜歡的菜夾去,幾輪敬酒和提詞後,酒桌上便開始嘰嘰喳喳了,每個人都就近的講述著一年裡發生的事和經歷。有高興的事,也有不高興的事,時而嘻嘻嘻嘻哈哈,時而爽朗大笑,也有不憤和生氣的語氣,但這都不是對家裡人,既有分享,也有著勸慰和開導,這樣的熱鬧又真摯情景在後世很難見到。
這才是真正的一大家人啊,洪澤的臉上也露出了下意識的微笑,也不由得想起前世的一些片段。前世的洪澤在步入社會後,生活的浮躁導致人與人之間充滿了虛偽,十句話有九句半都是假的。與同學聚會,與朋友聚餐,即便是家裡人聚餐,也都是阿臾奉承,譏諷嘲笑,哪有這般的真情流露,苦心勸慰。
而這就是洪澤許多年以來求而不得的,如今再想要這樣的場面,居然也只能是在自己三歲,四歲的時候,不過也滿足了。
這一頓飯,從下午三點吃到了晚上六點,整整三個小時。喝白酒的都回到屋裡睡覺去了,幾個年齡小的舅舅出去找朋友或死黨們打牌去了。女人們在廚房開心收拾著碗筷和衛生。接下來便是和麵,剁餃餡,準備晚上包餃子了。更重要的一件事,是華夏臺在晚上八點加了個春節聯歡晚會。八三年的春晚是華夏有了電視轉播之後第一次舉辦的全國性的綜合娛樂節目,並且是唯一一檔娛樂節目。自從在報紙上登出這條訊息,全國人民期待了兩個多月,見識一下這首次的春晚到底是個什麼節目,是不是比電影和電視劇還好看。
還沒到晚上八點鐘,姥姥家的客廳裡已是人滿為患。八二年的華夏電視機還沒有普及,即便是有賣的,也要透過關係搞到購買的名額,才能花高昂的價格買到一臺14寸左右的黑白電視機。大姨是個極為好強好面子的女人,自打聽說有了電視機之後,便讓洪文斌託人申請一個購買名額。而洪文斌不負大義的託付,找到廠裡的領導,想盡一切辦法,得到了一個電視機的購買名額。整整400塊錢,在當時那就是天文數字啊,而整個下坎,30多家的住戶,也只有姥姥家這一臺電視機。所以平時每到八點以後,一旦有了人們比較愛看的節目時,大部分家裡的女人領著孩子或自己到姥姥家看電視或坐在地上,或自帶著馬紮(可摺疊的小凳子),幾乎每天都很熱鬧。
洪澤對於前幾屆的春晚印象不是很深刻,因為畢竟只有幾歲,即便是全程看下來,也記不得什麼了。而前世所知道的春晚節目一年不如一年,洪澤對此也沒什麼十分清晰的概念,如今倒是想見識見識頭幾屆的春晚到底好在哪裡。
錶針指向了八點,隨著華夏電視臺那八點鐘的倒計時,電視螢幕上出現了灰色的背景。華夏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幾個亮白色的宋體字逐個的印在螢幕上,十分的樸素、簡單。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親愛的觀眾朋友們,現在是盛京時間八點整……”隨著華夏電視臺著名的主持人馬忠強的現場播報,揭開了春晚的序幕。
畫面跳轉至春節聯歡晚會的現場舞臺上。舞臺留出了大約50平米的場地,其他地方都是有一些桌椅拼湊而成的前排坐著嘉賓觀眾,後排坐著奇裝異服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妹、演員、歌唱家們。現場佈置得十分簡單,就連彩燈也是後來被商店們常用的霓虹燈來裝飾。說句實話,如此簡單的現場佈置和規模,還不如後來某些家大型企業搞一次聯歡活動的現場規模宏大。但節目裡所渲染的春節節日氣氛卻是後世無法相比的,一張張單純的面孔,帶著發自內心的微笑和歡快,使現場氣氛一直保持著高潮。
幾個主持人穿插的播報節目和現場互動。歌曲、小品、啞刷戲曲,所有形式的演出都得到了完美的詮釋,所有的表演都圍繞著歌頌祖國和人民,形式比較簡單,但是十分容易讓人接受。即便是看了多次次現場表演的洪澤,此時也被帶入了螢幕當中局。
客廳內的眾人也是隨著節目一檔一檔的演下來,時而驚訝,時而開心,時而捧腹大笑。
有時,越是簡單質樸的東西,越是容易讓人接受吧。也有可能是老百姓們沒有見過如此形式的節目,印象比較深刻,這一輩子也不容易忘記。
整臺節目中間沒有插播任何廣告,(當時也沒有純商業的廣告,所有的廣告都集中在新聞聯播後在一檔名叫廣而告之的欄目裡播出)沒有一絲商業氣息,讓人看得大呼過癮。
晚會持續了三個小時也沒有結束,當快到11點的時候,女人們才戀戀不捨的帶著自家的孩子離去,因為煮餃子的時間要到了,不能耽誤除夕最重要的正事兒。
姥姥家的餃子說實話,味道不是特別鮮美,只不過那個年代調料也不多,糧食也很緊張,能夠吃飽已經算是不錯了,味道倒是其次,“好吃不如餃子,坐著不如倒著”,說明餃子是多少人想往的奢侈食品啊。洪澤的記憶裡,姥姥家的餃子,每年都會包幾個有鋼蹦兒(一分或二分的硬幣)的餃子,據說誰吃到了帶有鋼蹦兒的餃子,明年就能發大財,行大運,準不準先不說,起碼圖個吉利吧。
似乎北方的習俗,每家都是要在餃子裡包鋼蹦吧。
好巧不巧,爸與大姨每人吃到了一個硬幣鋼蹦,其他的兩個硬幣,一個是老姨的,一枚被姥姥吃到了,一共就包了四門,象徵著四平八穩。一大盆一大盆的餃子被這幾個食量驚人的舅舅吃的一個不剩,就連餃子湯也只剩了一個鍋底。
除夕之夜,隨著12點的鐘聲悄然的過去,新的一年……1983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