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徐溫的一根筋(第1/4頁)
章節報錯
渤海國王宮發生政/變,散歸的文武百官,右姓貴族,不服者串聯意圖撥亂反正。
但是,天門軍的上鎮將軍,都是國王親信,不願撥亂反正。
右姓貴族主要滲透天門軍中下層。
右姓貴族對於撥亂反正存在分歧。
烏氏換成懿太后指定的家主,內部洗牌的明爭暗鬥。
其他的貴族,有兩個態度中庸,不願參與國王廢立。
三個右姓貴族有心無力,佔比指使不了天門軍,譁變裹挾上鎮將軍。
上京龍泉府,還有鎮守城池的左右神策軍,編制六千,同樣處於內部分歧。
扶余府,抵禦契丹的前線,駐紮十萬渤海將士,右姓貴族把持軍中兵權。
只是對於上京龍泉府的政/變,鞭長莫及。
至於宗親們,得到大元萼遊說的美好前景,大多數中庸大玄菟繼承國王。
事實上,宗親群體最容易擺平,他們期望應得的待遇。
羅霄快馬信使遼東半島,請求支援兩千兵力。
......
曾浩得到信使告知,難以置信渤海國,抉擇大玄菟繼承國王。
曾浩權衡利弊,果斷代替韋扶風做主,認下繼承渤海國王。
曾浩請來王妃阿依奴商榷,阿依奴答應去往渤海國,率領兩千騎兵啟程。
遼東半島都裡鎮,很多來自淄州之戰的俘虜,加上來自魏博牙軍的倖存女眷。
都裡鎮人氣旺盛,開荒建造,海商帶動陸地行商,向著一方繁榮發展。
阿依奴率領騎兵抵達龍泉府,入駐王宮上林苑。
龍泉府不安分的貴族官吏,一部分牆頭草的偃旗息鼓,變向中庸。
......
四月,江寧的韋扶風,接到曾浩的稟告。
韋扶風看了極度意外,他這個牽強扯上親戚的宗王,居然繼承渤海國王。
韋扶風想過利用渤海國,遏制契丹的發展壯大。
韋扶風沒有好大喜功,理智的權衡利弊,渤海國對於他而言,太過的鞭長莫及。
韋扶風成為渤海國王,名義多過實際統治,或許揹負一個包袱。
渤海國發生內患造反,外敵入侵,他不能置之不理。
原本的想法,靈活的合縱利用,現在變成了一種不容失去的責任。
良久,韋扶風嘆息的不想了。
曾浩替他做出了決策,他不宜否定曾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