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扶風忙碌中,陸續得知佔據上元府的陶雅,離開去往舒州赴任,田頵也迴歸宣州,江州水軍也回去了。

楊行密偃旗息鼓,沒有繼續進攻常州。

韋扶風慶幸,明白楊行密不願繼續顧此失彼,他還聽說了杜洪水軍途徑江寧,逃亡大江下游,八成跑去了常州。

韋扶風不知道,迴歸宣州的田頵,在船裡破口大罵賊子楚瑜,憤恨的咬牙切齒,彷彿楚瑜殺父仇人。

田頵憋屈呀,出兵江寧沒能撈到降兵,葛山一戰,他搶到一萬六千多俘虜,李神福沒與田頵計較。

亂世兵多將廣,方能稱王稱霸,青壯人口越多,糧食也能收穫的更多,宣州經歷殘酷亂戰,務農人口遠不足用。

田頵興沖沖地抱著期望,結果被楚瑜一巴掌扇的啞口無言,他能說什麼?

田頵獨立統治宣州多年,野心勃勃的日益膨脹,江寧之戰不僅僅利益得失,還有軍功威望。

楊行密扶植楚瑜佔據江寧,擺明了鉗制田頵和潤州的安仁義。

田頵惱恨,書信一封送給安仁義,指責楊行密不信任老兄弟,居然沒讓安仁義參與進攻江寧,分明不願給予東吳節度使。

安仁義看過來信,對於楊行密心生不滿,他與田頵的交情深厚,楚瑜佔據富庶的江寧,任職節度使,小兒憑什麼?

李神福任職東吳節度使,成了他的上官,安仁義也不服氣,他的功勞大過李神福,理應他成為節度使。

......

韋扶風打算近日去往拜見李神福,還沒成行,張贇忽然來到,稟告杭州情況,還有途徑各州見聞。

當初,韋扶風跟隨淮南軍贖回使者回歸揚州。

半個月之後,負責鎮守杭州鳳山門的張贇,奉了林清雪吩咐,離開杭州抵達揚州。

但是,韋扶風去了北方淮河,張贇詢問過李木子,覺得老爺不會有事,轉回杭州告知夫人。

韋扶風大喜,總算有了託付權柄的心腹,弄走了兼任長史的掌書記,遷任上元府長史,張贇任職升州長史。

張贇沒做官經驗,好在識字。

韋扶風每個縣衙抽調來一個胥吏,輔佐張贇管理升州地方軍政。

接下來,韋扶風又開始收拾城內守軍,他考察李神福的五百精銳,挑出一部分成為一萬守軍將官。

原本的江寧主將變為副官,韋扶風懷柔的官階提升一級,俸祿有加。

韋扶風曉瑜混合守軍將官,江寧城防的規矩依舊,城門官歸屬升州長史掌管,判官屬於武寧軍節度屬官,只能管理武寧軍事務。

韋扶風沒動兩個左右都尉,喊過來好言安撫,信誓旦旦保證他們的官位,兩個都尉‘感激涕零’。

江寧守軍是地頭蛇,一旦亂起來破壞性極大,燒殺搶掠,四散逃竄之後,對於江寧統治造成不可估量的困擾。

韋扶風帶上張贇,五十護軍,離開江寧城去往大江沿岸,尋到李神福駐紮的中軍。

李神福親自出迎,韋扶風走前恭敬軍禮:“屬下拜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