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關內動盪(第1/3頁)
章節報錯
韋扶風隨手放了茶碗,吩咐近衛準備休息,他急切回去南方的原因很多。
一是需要維護五伯父的權威面子,保持和睦關係。
二是認為越是晚歸,透過西漢水路途的風險越大,今日至,明日就悄然離開,能夠起到惑敵的出其不意。
韋扶風原本的計劃是南下,南下一是巡視地方,加強統治。
二是掃除嶺南的割據勢力。
三是密切關注浙東董昌稱帝之後的局面,以便及時做出應對。
算算日子,林泉統領五千軍力去往浙東,應該抵達了睦州。
韋扶風擔心林泉此去的風險,五千軍力孤軍深入駐紮,被覆滅的可能性很大。
次日,天矇矇亮,韋扶風和十個護衛悄然離開守衛森嚴的居處,喬裝融入行商隊伍。
十個護衛充當了行商護衛,韋扶風則是成了一個腳伕。
韋扶風一身羊皮襖皮帽,腳上穿著牛皮靴,臉上蒙著布巾,整個人捂的嚴嚴實實。
他負責牽著一頭馱著藥材的川馬,混在隊伍裡徒步出發。
一路向南,寒風凜冽,雪路漫漫,做為腳伕的韋扶風,完全融入行商隊伍,與其他腳伕同吃同住,從不與護衛說話。
主事石虎也不特意接觸,他也沉默寡言,表現的畏畏縮縮。
日子在艱苦的徒步中過去,一路非常的順利,走過渭州,成州,直至進入興州。
在興州遇上鳳翔軍的盤查,鳳翔軍也只是大略看一下貨物,對於人員不予理會。
直至在興州登上南下的船隻,韋扶風鬆了口氣,感嘆自己,勇氣不如了當年。
而就在韋扶風登船的時候,一場由河中府引發的關內動盪拉開了序幕。
......
乾寧二年(895)二月,河中節度使王重盈去世。
主管河中府軍力的行軍司馬王珂,自稱受軍中擁戴為節度使留後,向朝廷請任河中節度使。
王珂上書朝廷請任的同時,王重盈的兩個親生兒子也上書朝廷。
辯駁王珂非王重盈親子,也未曾被王重盈指定為繼承人,向朝廷請求王珙接任河中節度使。
各自爭任的結果,朝廷都沒有準奏,而是外任宰相崔胤為河中節度使。
崔胤出身名門望族崔氏,進士及第,曾經在王重盈治下任職過輔官,後進入朝廷任職,如今官職為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朝廷外任崔胤,自然是想控制河中府,但事實上純屬一廂情願。
大唐朝廷回覆的結果,王珂和兩個堂兄弟根本不予接受,立刻拋開朝廷,自行展開了武力角逐。
三月初,陝虢節度使王珙在潼關軍韓建的支援下,合兵五萬渡過黃河進攻河中府。
黃河之西的保大節度使王瑤,也出兵兩千駐紮黃河西岸丹州,做出渡河進攻的聲援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