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年前(第1/3頁)
章節報錯
韋扶風當初暗惱李玉珠當他是外人,充當著孃家爪牙,萌生了暗害李玉珠,利用李婉秋,維繫與李克用的翁婿之盟。
那種維繫並非指望河東軍長久友好,而是利用河東軍的虎皮威懾關內藩鎮,為南北地盤的發展壯大爭取寶貴時間。
如今北方勢力奪取了會州和蘭州,形成有利於防禦的地理態勢。
蘭州和涼州遏制了吐蕃東進,會州西部的六盤山(隴山)能夠阻擋關內藩鎮的進襲。
靈州和鹽州位於關內藩鎮之北,與邠寧節度使王行瑜治下的原州(固原)隔著蕭關。
未來,邠寧軍和鳳翔軍北上進襲靈州和鹽州,則隴山西面的會州和蘭州軍力,能夠乘虛越過隴山關隘,進攻關內諸州。
反之,邠寧軍和鳳翔軍越過隴山進攻會州,靈州軍力則南下進襲關內諸州。
隨著佔據時日的推移,北方勢力逐漸吸納各族人口,最大的好處是獲得騎兵。
騎兵的機動性,足以使得北方勢力針對外敵進退自如。
北方地盤的擴張發展,使得韋扶風的統治策略也發生轉變。
原本是隻求不失去,如今需要內憂外患兼顧。
韋扶風一直預防軍將坐大,甚至對於信任的五伯父,也只是賦予節制之權。
節制之權和統屬之權區別很大。
例如五伯父節制涼州軍力,只能針對涼州的軍使發號施令,不能越級下令。
統屬之權,五伯父成為涼州軍力的頂頭上司,能夠針對各級軍力發號施令。
五伯父任職節度副使,成為北方軍力名正言順的頂頭上司,可以調動任何軍力。
例如涼州軍是童山統管,五伯父的節度使軍令,可以直接調走童山屬下軍力。
韋扶風北上目的,一是明確統屬,確立李玉珠權柄,牽制五伯父和其他軍將坐大。
二是彰顯節度使權威,讓軍心有所向。
而讓李婉秋隨行北上,只是為了日後不時之需的備用。
事實上隨著形勢的變化,李婉秋取代李玉珠的想法不可實施。
主要是李婉秋的軟弱性情,擔當不起牽制重任。
韋扶風走到書案後坐下,與林清雪商議北方地盤的軍力組成。
韋扶風打算扶風軍號,駐守北方地盤主城,類如金州的扶風軍,專職鎮守城防。
林清雪贊成,扶風軍號的軍力專職鎮守主城,相當於節度使牙軍名義,名正言順的獨權不受調離軍令。
只要扶風軍鎮守的主城不易攻陷,意圖反叛的軍將都會顧慮遲疑。
佔據重要城池是反叛成功的標誌,不能陷城必定形成失敗陰霾,絕對會影響軍心鬥志。
商議後,韋扶風敲定北上鎮守的扶風軍,主官職為五城兵馬使,擁有獨立的倉儲給養,儲量為兩年。
扶風軍專職鎮守靈州城和涼州武威城,蘭州城完全交給五伯父做主。
扶風軍嚴格盤查其他軍力的進出,不管城內城外出現什麼亂象,都不會離開城門防守。
......
李婉秋心情愉悅的回到居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