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鋒率領‘嶺南軍力’一路謹慎向北,進入韶州地界,得到斥候回報放了心,抵達曲江縣,同行的一萬嶺南軍突然發難。

嶺南軍直指劉建鋒所在,劉建鋒一直提防著嶺南軍,臨危不亂,下令阻擊。

忽然,另一方向的三百米地下,冒出近千弩兵,衝過來射擊,箭雨飛灑。

劉建鋒軍左右受敵,尤其軍弩犀利,慘叫聲中一片驚亂。

劉建鋒軍是久經戰事的悍軍,不用吩咐,就有頭目自主喝令分軍反擊,兩千多的軍力撲向弩軍。

弩軍掉頭就跑,一直跑回冒出之地,那裡是一道半天然的深溝。

弩軍才到深溝,深溝裡齊刷刷的爬出近千甲士,虎吼著揮刀迎戰劉建鋒軍。

一場大戰廝殺震天,片刻後,劉建鋒軍出現了大批逃走。

其實,真正的劉建鋒軍不足三千人,多數都是裹挾的百姓,在殺威下屈服聽令,一旦遭遇勢均力敵的大戰,被強迫入軍的百姓,有機會必然逃竄。

一出現大批的逃潰,宛如雪崩一般出現失控,劉建鋒軍甚至出現了反噬,遭到強迫入軍的百姓殺死頭領,大喊著投降。

最後,劉建鋒竟然是被屬下一個將官一刀奪命。

戰後的事情自有將官收拾,正在途中率領大軍的韋扶風,在連州接到報捷,立刻揮軍南下去對付張佶。

張佶頓兵端州高要縣城下,臉色難看的望著守備森嚴的城池。

張佶扭頭望向了東北,他知道劉建鋒八成是凶多吉少。

抵達端州,一向注意資訊的張佶,獲悉了節度使接任的事情,他知道了新任行軍司馬姓韋,率領一萬大軍來過廣州,又離開回了北邊。

張佶黯然苦笑,大意呀,他在清遠縣,竟然沒有聽說過武安軍節度使走過的資訊。

其實不是他大意,一是抵達清遠縣日短,二是他身為行軍司馬非常忙碌,管著二十萬人的生計軍用和糾紛,三是韋扶風是過客,壓根沒有接近清遠縣城。

孫儒殘軍的認知裡,韋扶風佔據了潭州,那就是武安軍節度使。

川南僚人族地域,在孫儒殘軍的認知裡,也是與嶺南蠻地劃等號,潭州還算是知名的人文古地。

孫儒殘軍並非是被楊行密戰敗而逃亡,他們是奉令在外搜刮吃食和兵員。

在聽到孫儒戰死之後,不得不西走尋求立足之地,那時候張佶就提出了潭州易取,又能夠遠離楊行密的威脅。

不想抵達潭州,面對的長沙府城太難攻陷,而且潭州真正的藩鎮之主,還擁有很多地盤兵力。

張佶只好又建議南下佔據嶺南,他說嶺南那裡的土地不遜淮南道,有海鹽,還產昂貴的寶珠,只是缺少人力,於是孫儒殘軍轉而南下。

張佶暗歎,時不與他,嘆息自身宛如周瑜,碰上了諸葛亮那個剋星,如今他知道自己成了甕中之鱉,當下與屬下說明了情形。

屬下都是武夫,驚愕之後,還是讓張佶做主。

張佶帶上四個領軍將官,聲稱自己是節度使任職的端州刺史,要求進城。

城中守將考慮後,讓張佶入城,入城後的張佶,去了城牆上等候。

不日,接到守將傳告的韋扶風,率軍抵達高要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