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言尚且駟馬難追,天子就更不用說了。

李易既然做到了,他也不吝嗇這點獎賞。

場外盯著的人,在得知李易寫了出來,先是靜默,接著鼎沸了起來。

面上都是難掩激動。

真乃詩神啊!

縱古覺今,只此一人!

他們只是瞧熱鬧,卻看到了一個傳奇。

可以想象,此後一個月,建安,不!不止建安!整個楚國!!都會是關於司劍的討論。

芸娘就在場外,所以她很快被帶到了皇帝跟前。

盛父瞧到芸孃的臉,眸子就是一冷,百官都是蹙眉,本以為只是推搡,小打小鬧,這瞧著,確有幾分嚴重。

也難怪司劍死活要求恩典了。

六個人打一個,把人撓成這樣,裡頭有沒有傷,還不知道,做的過了啊。

平日都一副嬌滴滴的樣子,這動起手來,還真是兇狠。

在場的安康侯,儲綏伯、左威將軍及工部郎中,這會,一個個面上只覺難堪。

平日在家裡耍威風就罷了,這在外面竟也不知收斂一二,還鬧到了聖駕前!

叫他們顏面掃地。

王陶芙被帶走的時候,整個人都是懵的,怎麼也沒有想到,盛芸那個無用的丈夫能把事情捅到皇上面前。

在百官和皇帝的注視下,幾女含著淚,抽噎著向芸娘道歉。

這種場合,她們沒膽子喧鬧。

不然,就不只是名聲不好聽了,還得被問責。

蔑視君威,不是開玩笑的。

看著王陶芙等人在自己面前低頭,芸娘眼神有些恍惚,驀的想起之前說的話:疼,可你又能如何呢?

小太監當時回的是放心。

他無官無職,卻真的為自己出了頭。

皇上會下旨,明面上,無人再敢嘲諷她。

芸娘咬了咬唇,明明知道李易參加登科詩會,奪取魁首,絕不只是為她求旨,芸娘眼眶還是溫熱了。

李易握住她的手,放進自己手心。

救命之恩,他會護她,護盛家。

李易從不認為自己是好人,但恩怨,他分得清。

皇帝在事了後,已經走了,百官自然也跟著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