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於寶洋改為主動,開始帶著王老闆在這片繁華的區域不斷遊走。

本來王老闆已為於寶洋是想隨意再轉一轉。

可是沒想到,於寶洋突然開始向他提問。

而且問的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

比如說,問東邊的那片樓什麼時候才能拆掉,又問這商場的門裝上了個旋轉門是不是就顯得高階。

這讓王老闆有些無言以對。

他從沒開過商場,也從沒想過開一個商場。

於寶洋考他的這些問題,他幾乎沒有經過思考,也沒有機會思考,只能脫口而出。

可是於寶洋沒有給他任何回應,不說對也不說不對,就默默的在前面聽著,一步一步穿過街道。

在繁華的地方區域也是有限的,於寶洋和王老闆又不是帶著購物目的去逛街,只是穿插著雲山霧罩著走了過去。

很快,周圍的幾條街道便被二人逛了個遍。

因為於寶洋要隨時問問題,王老闆就一直跟在於寶洋後面,問什麼他就答什麼,直到後來於寶洋也不再問了。

眼看著快到了下午,於寶洋的肚子有些餓了,於是他下意識的帶著王老闆進入商場,做電梯直達頂層。

可是到了頂層他才發現,這頂層一口吃的都沒有……

於寶洋不由得嘴角抽搐起來。

堂堂魔都,竟然沒做到商場服務一條龍?

所謂商場,並不是商店林立具體的一起也就叫做商場。

恰恰相反,商場並不是給商家開設的,你絕不能表現出要掙消費者錢的樣子。

商場是給消費者準備的,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陷阱,像是鱷魚張開大口,像是一張無邊無際的大網,籠罩在消費者的面前。

在商場之中,有很多種能夠令人興奮令人感到舒適的場所。

比如最基本的,在商場裡面可以大把大把的花鈔票,好像自己一輩子的積蓄都可以用在上面一樣。

其次,商場裡面的商品琳琅滿目,這個給消費者傳遞了一個資訊那就是,總有一款適合你。

消費者們總會在商場內選購也許他們需要或者不需要的商品,而選擇他們需要商品的,這叫做普通需要,一般情況下都是生活必需品。

可如果能讓消費者選擇他們不需要的商品,這才叫能耐。

所以呀,商場裡面是有消費陷阱的。

比如,從一樓開始一進大廳,首先是一排一排整齊而又華貴的櫥櫃。

在櫥櫃裡面擺放著一般人看了都會倒吸一口涼氣的衣服,這些衣服的價格不僅能夠讓人倒吸口涼氣,甚至能讓一些普通人心臟驟停。

當然不僅僅是衣服啊,還有什麼皮鞋、包包、手錶、項鍊、戒指等等等一系列的貴重物品。

簡而言之三個字兒——奢侈品。

為什麼把奢侈品都放在一樓?

而且所有的商場都這麼統一,為什麼這麼安排是合理的?

這東西很神奇,需要慢慢去研究。

當奢侈品擺在一樓的時候,顧客們便會被奢侈品的價格和華麗的外表吸引,他們走進了商場,發現自己根本買不起這些東西。

於是乎……這些人有兩個選擇,第一是上樓看一看,第二是轉身離開商場。

可問題是大多數人選擇都是隨遇而安的。

“反正是逛街,來都來了,再進去逛逛唄!”

於是很多顧客乘坐電梯從一樓到了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