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金屬的攝像探頭,透過細小的絲線將攝像機送入到八音盒內部,拍攝了其內部的環境畫面,所以看上去非常昏暗,結構也都非常複雜,感覺就好像是在某個地下墓室一般。

張立原本對於寶洋的失望也都在瞬間消失不見。

他本以為於寶洋是個不熟悉華夏文化的年輕人,所以才看不出這件文物的端倪來。

沒想到於寶洋不僅注意到了這一點,心思更加細膩縝密,透過幾粒小小的沙子,就分辨出這件文物究竟產自於何處。

無可厚非,張組長這一分又得落在於寶洋的身上。

一共五道題,於寶洋上來就已經強大完成兩道。

剩下的三人,如果每人答對一道題,最後就是於寶洋勝利。

但這其中假如有人一次性答對兩道題,那麼最後一道題就是於寶洋和此人之間的爭奪。

如此一來,整場比賽進入到最有懸念的階段。

這大賽的冠軍究竟花落誰家?

沒有人知道!

觀眾們的好奇心都被調動了起來,經過這麼多坎坎坷坷,他們的心態逐漸從之前的憤憤不平變成了現在一臉好奇等著四強爭霸顯示他們的高超技藝。

張組長很快就被主持人送了下去。

緊接著第三道題目送了過來。

臺底下無數觀眾掌聲雷動,華夏的選手連下兩城,讓這些身為華夏人的觀眾無比自豪,鼓掌的時候自然也就真誠的多。

作為現場的主持人,看到觀眾們如此熱情高漲,他內心的自信也空前澎湃。

“各位請稍安勿躁,下面由我來宣讀第三道考題題目!”

這第三道考題的題目極其冗長,很多內容和歷史相關聯。

一道大題裡面分別分成三個小問,需要列舉從歷史書畫名家手中臨摹或者再次創作的書畫作品。

然後還要從各個角度闡述這些書畫作品有不同作者重新創作或者臨摹之後,二者之間究竟有怎樣的區別。

這種問題就類似於賞析書畫,不僅要有豐富的歷史書畫鑑定常識,同時還要懂得不同作者在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時代書畫作品當中的複雜韻味。

第三道小問就是辨析。

說白了就是論述題……

這種題目只要經歷過高考的人都有所瞭解,都是開放性主觀題,想怎麼答就怎麼答,只要回答的足夠合理,那就是得分的。

三位選手見此情形,一個個都躍躍欲試。

看樣子,這些問題正是他們的長項!

於是乎,從第一位選手開始,口中便一直絮絮叨叨,嘟嘟囔囔個不停。

等他將自己三個小問全部陳述完畢,突突過去了半個多小時。

不過這正是開放性主觀試題的正確回答方式。

只有答題的內容足夠多,和正確答案靠邊的東西也就更多一些,這樣答對的機率更大,得分更多。

第二位選手也不是傻子,站起來頭頭是道的也開始論述起來。

而在看臺之下,觀眾們各抒己見,一瞬間就討論的不可開交。

看到這一幕,許多在古玩圈子珠寶圈子的人都感覺到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