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第2/2頁)
章節報錯
"鄭雄帶著一個膽大的家人,在旁邊瞧著。濟公在那裡拿著一把酒壺,一聲不語,見廣惠口中唸唸有詞,把頭道符點著扔出去,並無一點動作,也沒一點風。
眾家人無不嘻笑,都說:"廣和尚造謠言,沒有能為。"廣惠又把二道符扔去,也並無動作。
廣惠真作急了,把三道符往外一甩,只見就打外面一陣怪風,刮的是沙灰盪漾,塵土翻飛,怎見得?
有贊為證:無影又無蹤,卷楊花,西復東,飄蓬葉悟空。江湖常把扁舟送,推白雲過嶺,過園林亂擺花枝動。
吼青松,穿簾入戶銀燭影搖紅。這陣風過去,就見對面這三間樓,樓門一開,由裡面走出來一位年邁的老翁,面如童子,鶴髮蒼髯,頭戴古銅色四楞中,身穿古銅色大氅,白襪雲鞋,手拿蠅拂,向廣惠一指說:"好,廣惠,我與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你何故特來驚動我?
所為何因?"就使用蠅拂一指,一股白氣撲奔廣惠。廣惠覺得頭暈眼黑,翻身倒在地上。
濟公拿著酒壺哈哈一笑說:"你本是修道之人,無故蹈入紅塵,還敢欺凌三寶的弟子。
"和尚說完,把腦袋一拍,露出三光。那仙家本是修道,在樓上住著,有幾千年的道行,只因鄭雄的家人常不清潔,衝撞了他,他才在樓上鬧。
今天見濟公現出三光,那仙家是修道的,他不敢過來,恐被濟公的三光照著,就得除去他五百年的道行。
人有人言,獸有獸語,這位狐仙既能變人,道法就深遠,趕緊說:"聖僧不要動怒,這倒不怨我,只因鄭雄的家人衝撞了小狐,他等不知自愛,我叫他等知道知道。
"濟公說:"你急忙給我快走!如不走,我要請雷劈你。"就見那仙家當時化作一陣清風而去。
濟公才拿出那一粒藥,把廣惠治好。廣惠臊得面紅耳赤,自己告辭回三清廟去了。
濟公住在鄭雄家中,次日清早起來,鄭雄款待酒飯,想濟公給母親把眼治好,自己心中甚感激,要給濟公換衣裳。
濟公說:"此番你要謝我。"隨附耳如此如此,鄭雄點頭答應,濟公方才告別,出了鄭宅,向前行走,一直夠奔錢塘門而來。
來至錢塘門外,見大道旁邊有一個賣狗肉的擔子。這個賣狗肉的,在玉皇閣對過大影壁底下蹲著出恭。
濟公睜開慧眼一看,按靈光三擊掌。濟公說:"真乃世界之中第一孝子。
我和尚不來救他,雷必取他。"想罷,和尚就問:"這狗肉擔是哪位的?
"連問三聲,並無人答言。書中交代:這個賣狗肉的姓董,叫董平,住在錢塘門內,家中就是他母親,娶妻韓氏。
董平為人的性情,最好生疑,時常在他母親面前不孝。雖沒有什麼大過,無非言語中不順。
清早起來,他就跟母親辯嘴,說他母親不知好歹。他妻子韓氏是一位賢良婦人,常時勸他,說:"老孃這大年紀,你就不應該無事生非,惹老孃生氣。
"董平也就不言語,出去做買賣。這天董平在家中煮肉燒上鍋,叫韓氏看著,他出來買狗。
宋時年間,准許人買狗賣狗肉,董平走到一條衚衕。見路北門首站著一人,有三十多歲,買賣人的打扮,說:"你買狗是賣狗肉去嗎?
"董平說:"不錯。"那人說:"我本不願意養狗,由去年來了一條野狗,轟它它也不走,晚間關門,就把狗關在院裡。
我夜間聽狗叫,我起來一看,原來有賊撥門,我把賊趕走。一想,此狗倒也有用,故此我留下養了。
今年又生了一個小狗,兩個狗爭打架,我怕碰了孩子,我有心把它賣了,那有恩養仇殺之理,我也不要錢,你白拿了去罷。
"董平一想,這是順事,用繩子把大狗一捆,扛著小狗,謝了謝那人,拉著狗回家,到家把大狗擱在院中就走,進屋中拿了一把刀要殺狗,把刀擱在院中,到屋內拿盆子出來,一瞧刀沒了。
董平問他妻子:"你拿了刀去?"韓氏說:"沒見。"董平一找,見小狗把刀銜在東邊,藏在身底下,露出刀柄。
董平過來一腳踢開小狗,拿刀過來要宰大狗。小狗跑過來往大狗脖子上一趴,齜著牙瞧著董平。
小狗眼淚一滴一滴往下落。董平大嚷一聲,就把刀扔在地上,往屋中就跑,嚇得韓氏目瞪口呆。
不知所因何故。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