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回 賊人錯殺鄭虎 濟長老治井化緣(第1/2頁)
章節報錯
話說廣亮來到後面一看,見鄭虎被人殺死,那兩個施主蹤跡不見。再一看在桌上有一字柬,上面寫著八句,上寫道:因為閒氣到靈隱,要找濟顛把命拼。
濟顛今朝若在廟,我等將他刀碑身。殺死都虎仇未報,盜去手串志未伸。
若問英雄名和姓,逍遙自在我二人。書中交代:來的這兩個賊人,原是西川路的賊人,一個叫逍遙居士王棟,一個叫自在散仙李梁。
這兩個人跟小喪門謝廣,賽雲龍黃慶,都是拜兄弟,來此所為給朋友報仇。
鄭虎這小子也是一輩子沒做好事,報應迴圈,情屈命不屈,宗印要不說跟濟顛是師徒,玉棟、李梁還許不殺他,這也是該著。
廣亮等一看,趕緊回稟了宗印。宗印一聽,放聲大哭說:"這必是濟顛主使出來殺我侄兒,非告他不可。
"立刻叫廣亮奔錢塘縣報官。廣基來到錢塘縣一喊冤,值日班間:"什麼事?
"廣亮說:"我是西湖靈隱寺監寺的,名叫廣亮。昨天廟內老方文的俗家侄兒鄭虎被殺,賊人逃跑,盜去珍珠手串,留下八句詩。
這乃是濟顛和尚主使出來,求老爺給明冤。"值日班到裡面一回稟,老爺立刻升堂,吩咐將告狀和尚帶上來。
廣亮來到堂上一跪,老爺說:"你叫什麼名字?在哪廟裡?"廣亮說:"我是靈隱寺,名叫廣亮。
昨天來了兩個施主,口稱找濟顛。今把濟顛赴出廟門,除名不算,他現在三教寺住著。
這兩個人,一個姓王,一個姓李,在我們廟裡住下,夜間把老方丈的侄兒鄭虎殺死,資去珍珠手串,留下字柬。
這必是濟顛因為趕出他去,記恨在心,使人前來殺人。"知縣把字柬要過來一看,說:"這明明寫的是跟濟顛有仇來報仇,誰叫你們把他讓在廟裡住下?
濟顛乃得道高僧,你反要誣賴好人,你趁此回去把鄭虎成殮起來,候本縣給你捉拿兇手。
"廣亮說:"求老爺恩典,這是濟顛使出來的人,求老爺拿他治罪。"知縣一拍驚堂木,說:"你滿嘴胡說,趁此下去,我不瞧你是一個出家人,我要重辦你!
"官人立刻把廣亮趕下公堂,廣亮無法,自己回去。知縣派人去請濟公。
手下人到三教寺一見濟公說:"我們老爺請聖僧到衙門去有話說。將公跟著來到縣衙門,知縣降階相迎,說:"聖僧久違。
"和尚說;"彼此。"讓著來到書房落座,家人獻上菜來,和尚說:"老爺約我和尚什麼事?
"知縣說:"只因靈隱寺宗印和尚侄兒鄭虎,被兩個賊人所殺。廣亮來到衙門喊告,他誣賴聖僧主使,本縣我將他轟下堂去。
這個賊人必是飛賊,求聖僧慈悲慈悲,幫我手下差役給辦辦這案。"和尚說:"這件事他既賴我,我不能管,再說我自己還有要緊事。
"知縣說:"聖僧衝著我慈悲慈悲。"和尚一定不管,知縣也無法,留和尚吃了晚飯,濟公告辭,回了三教寺。
次日有淨慈寺的眾憎,前來邀請濟公。這座淨慈寺在靈隱寺的西南,在天竺山上。
這座廟在山頭上,到山下有二十里,也是大叢林。"山上有一眼井,井泉不進水,山上澆花吃水,都得小和尚下山挑水,費事的了不得。
廟裡也有一百多名站堂僧,聽說濟公出了靈隱寺,知道濟公名頭高大,乃得道高僧,淨慈寺老方女青山,跟監寺的德輝一商量,要請濟公當長頭。
僧裡當長頭,是有掛單的和尚都歸長頭管。派了廟中數人,到三教寺請濟公,濟公推辭不去。
後來監寺的德輝親身來到三教寺見濟公,德輝說:"我奉老方丈之命,前來請濟師兄跟我上山當長頭,千萬不可推辭。
"再三說,濟公這才答應了,把三教寺廟中之事,派悟真、悟元二人照應、濟公到了淨慈寺見過方丈,就在廟中管理長頭,所有掛單,住在這裡,都先見過長頭。
這座廟勢派很大,本廟站堂僧有四十六位,就是吃水不便,這座廟就是吃水大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