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知府吩咐有請,張文元同著真濟公來到裡面。假濟顛一看,是方才揪馬嚼環的那個窮和尚,假濟公就問:"來者法兄,怎麼稱呼。

"真濟顛說:"我乃靈隱寺濟顛僧是也,你是誰呀?"假濟顛說:"我也是濟顛。

"真濟顛說:"你也是濟顛,我在廟裡怎麼沒瞧見過你?"假濟顛說:"你也不用瞧見過沒瞧見過,回頭上臺做法,誰有能為誰是真。

"濟公說:"也好,咱們先吃飯要緊,千里為官,還為的是吃穿呢。來,擺酒擺酒!

"知府立刻吩咐把酒擺上,和尚大把抓菜,抓起來還讓:"知府你吃這把。

"知府一瞧,和尚伸出手來似五根炭條一般,連忙說:"請罷。"和尚大吃大喝。

吃喝完畢,知府同著真濟顛、假濟額來到法臺,但則見這瞧熱鬧的人多了,假濟顛說:"法兄上臺呀。

"真濟顛說:"怎麼上去?"假濟顛說:"施展法術上去呀。"真濟顛說:"我不會,我拿梯子上去。

"假濟顛一跺腳上了法臺,真濟顛故意爬梯子上去。假濟顛說:"你先燒香罷。

"濟公拿過香來就點,假濟顛說;"你祝告麼?"真濟公說:"祝告什麼?

"假濟顛說:"你心裡有什麼,就禱告什麼。"濟公說:"我窮。"假濟顛說:"窮沒人管。

"濟公就說:哦俄。"假濟顛說:"你倒是捉妖唸咒,施展法術,別耍笑作玩。

"濟公說;"我不會。"把香火衝下,往香爐裡一插,真濟公一滾身跳下法臺,正碰見胡秀章、孫道全二人,說:"師父怎麼不管捉妖?

"和尚說:"你們兩個人早來了,咱們不管,回頭有比咱們爺們能為大的來捉妖,咱們瞧熱鬧罷。

"濟公又說;"我先前教給的咒,忘了沒有?"孫道全說:"什麼咒呀?

"和尚說:"嗆嘛呢叭迷眸!噸,敕令赫!"孫道全說:"那我記得。

"和尚說;"你記得,好,你拿著寶劍,站在湖沿上,衝著湖念我這個咒,湖水就上不來。

要不然,湖水一上來,就把眾黎民全都淹了。"孫道全點頭答應,就到湖沿上去唸咒。

這個時節,假濟顛在法臺上見真濟公一下去,連眾瞧熱鬧人都瞧著可笑。

假濟顛在臺上畫了三道府,點著往湖裡一甩,就聽湖裡水一響,聲如牛吼,往兩旁一分,波浪滔天,由當中出來一股陰陽氣直奔法臺。

假濟顛一張嘴,出來一股黑氣就把陰陽氣頂住。本來他不是湖裡妖精的對手,仍然這陰陽氣直往前趕,他這股黑氣直往回抽,眼看就要抽完了。

假濟額正在危急之際,就聽見念一聲"無量壽佛",又一聲"無量壽佛",來了兩個老道。

頭裡走的這老道,發挽雙擔舍,穿著青佈道袍,青緞護領相襯,腰繫黃絨絛,白襪青雲鞋,面如刃鐵,粗眉大眼,押耳黑毫,海下一部鋼髯,由如鋼針,雅似鐵線,在助下佩著寶劍,背後揹著一手乾坤顛倒迷路旗。

後面跟定一個老道,頭帶青緞九梁道冠,身穿藍緞道袍,青護領相襯,腰繫絲絛,白襪雲鞋,白臉膛,俊品人物,身背後揹著周天烈火劍。

書中交代,這位白臉膛老道,乃是神童子褚道緣。前者跟濟公為價,分手之後,他回到鐵牛嶺避修現,得了加氣傷寒病了。

他師兄孫道全到臨安去找濟顛,替他報仇,一去不回來。褚道緣病好了,一打聽不但孫道全沒替他報仇,反認他濟顛和尚為師。

豬道緣這個氣就大了,他自己帶上週天烈火劍,夠奔雙松嶺王清現。這廟中有一個老道,叫鴛鴦道張道陵,跟諸道緣至好。

諸道綠知道張道陵廟中有一種鎮現之寶,叫乾坤顛倒迷路旗,勿論什麼精靈,一晃這旗子就得顯原形,就是帶路金神,一晃這旗子就得翻身栽倒,若是凡夫俗子,能把三魂七魄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