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張落雨之前對於春秋時代的戰爭是有些看不起的。畢竟,和三國時期乃至於唐明時期的那種大兵團作戰的場面相比,春秋戰國時代的戰爭可能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從強度上都有不如。

但是,當真正的看到吳越交兵的場景時,他覺得自己錯了。

見識淺薄還要妄下斷言,真的是太可笑了。

或許這個時代的科技並不發達,但是,其戰爭的場面和激烈程度卻一點都不比唐明時期那種大規模騎兵衝鋒的場面差,甚至有一種格外的震撼之感。

看著越國甲士舉著兵器喊著爭氣的口號,一步一喝的朝吳軍發起緩慢的進攻,那種壓迫感讓張落雨覺得似乎連空氣動凝固了。

看著范蠡全身披掛,在戰場上指揮若定,如何進軍、如何伏兵、如何誘敵、何處決戰等等,兵法嚴整、正奇相合,張落雨覺得,范蠡絕對是個被做生意耽誤了的軍事大家,可惜歷史上他所做的《范蠡兵法》兩篇已經失傳,否則後世軍事界一定也有他一席之地。

看著勾踐全盔全甲持劍吶喊,並且親冒矢石和士兵們一起下戰場作戰,張落雨覺得,以前對勾踐的看法太過片面了,他絕對不是隻會隱忍,能夠在春秋這個壯麗的時代稱雄一方的諸侯,果然都是深不可測。

就連蓉兒和蘇紫煙對於范蠡和勾踐的印象也有所改觀。

蓉兒嘆了一口氣:“之前恨范蠡無情,恨勾踐無義,現在看來,男人的情義和女人果然不一樣。我現在有點佩服西施了,為家為國、為了心愛的男子,居然能做出那等犧牲,不愧為四大美女之首。”

蘇紫煙也是心有慼慼然:“是啊,現在想來,西施的犧牲也不全是無意義的,至少,她的內心是滿足的,是驕傲的,而且,范蠡也是心中有她,此二人的愛情,真的是可歌可泣。”

張落雨則感嘆一聲,沒有說話。

在越軍大勝、俘虜吳國太子之後,決定退兵,畢竟吳國大軍主力還在夫差手裡,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打擊,如果就此和吳國死戰到底,他可能也佔不到太多的便宜。

而就在越軍班師回國的路上,張落雨被恢弘的戰爭場景刺激的詩興大發,把那副流傳千古的對聯唸了出來,說是送給勾踐的禮物。

勾踐、文種等人反覆揣摩這兩句對聯的內容,都覺得這兩句氣勢磅礴、寓意深遠,以為佳句。

然而,范蠡卻是皺著眉頭提出了疑問:“兄臺,這後一句,是吟誦大王苦心孤詣、復仇滅吳的,很好理解。但是前一句……百二秦關終屬楚,卻不知典出何故?楚國何時佔據了秦國如此龐大的土地?為何我從未有所耳聞?”

其實勾踐和文種也有同樣的疑問,因為楚國和越國是接壤的,這種問題他們肯定十分的關心。

只不過他們和張落雨不熟,沒好意思開口,而范蠡仗著和張落雨的一點甩鍋情誼,沒有什麼猶豫的問了出來。

“額……”

張落雨頓時大感頭疼。

這波屬於裝嗶裝差劈了,光記得後半句應景,倒忘了前半句的事情還沒有發生,這尼瑪該怎麼解釋?

他心思急轉,但是無論怎麼想都想不出好的藉口來,畢竟春秋戰國這時期雖然資訊溝通不便,但是這種大規模戰役那還是很容易流傳的,這幾位不是國主就是上大夫,沒可能忽悠過去,於是他只好祭出自己好久沒用的、壓箱底的辦法。

只見他單手負在身後,卓然而立,四十五度角望天不語,裝了好半天的嗶,這才緩緩開口:“我當年得名師傳授,習得了一身精妙的相術,這前半句,乃是預測天下未來之語……”

這一番話,只把勾踐等人說的目瞪口呆,紛紛上來請教,這種大事件,玩政治軍事的大佬們怎麼可能不關注?且不管這所謂的相術是真是假,最起碼先了解一番才行,萬一是真的呢?

而蓉兒則翻了個白眼,給對主世界歷史所知不多的蘇紫煙小聲的科普前半句的典故,聽的蘇紫煙一愣一愣的。

而張落雨這邊,面對勾踐等人虛心的求教,漏出了一抹高深的笑容,淡淡道:“天機不可洩露,一切都只在前半句中,你們能夠領悟多少,就看你們個人的悟性了。”

他裝完嗶,揹著手揚長而去了。

……

回到越國,勾踐立刻把國中所有的文士、大夫等人全部聚集在一起,將張落雨的兩句對聯刻了下來,逐字逐句的研讀,推測其中隱藏著的深意。

而這些個文人大夫們心中都有很大的疑惑:這兩句分明就是非常簡單直白的講述,哪裡能有什麼深意?可是大王說有,那就必須得有,於是一大群博學多才的文士大夫絞盡腦汁,腦洞大開,引經據典的從不同角度總結出了不同的“深意”,一時間竟然形成了一股學術討論的熱潮……

范蠡並沒有參與這種討論,此戰得勝以後,他就將西施接了回來,準備等幾年,再找到好的機會,徹底消滅吳國以後,就帶著西施辭官歸隱。

見到西施幸福的笑容,張落雨一時間看的有些痴了,所謂人間絕色,莫過於此。

“喂,要是喜歡看,你就把她帶回去慢慢看,不是還剩下兩顆蓮子麼?范蠡那邊我來搞定他怎麼樣?橫刀奪愛這一招我拿手的。”蓉兒過來揶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