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玩反賊就得直接跳反(第1/2頁)
章節報錯
過了大概有三五日,東南大風停止,西北風再次光臨大地。
曹操升帳,聚集文武商議進兵之策。
這時,張落雨出班道:“丞相,某願往江東一行,說諸葛亮來投。”
曹操聞言眉頭皺起。
這幾天來,那幾個試藥的軍士並無半點異樣,也沒有任何的上癮症狀,只說好像吃了一頓極其鮮美的美食,事後雖然也想念,但卻並沒有因此有任何影響。
這就讓曹操對張落雨放了大半個心,因此召集眾人議事的時候,居然也就把他算了進去。
可如今張落雨提的建議實在讓他不爽,前番蔣幹去說周瑜,不但不成,反而害自己這邊折了蔡瑁張允兩個水軍大將,讓他像吃了蒼蠅一樣噁心,此時在聽到勸降的話,自然不爽。
曹操緩緩道:“勸降一事,休要再提,去又不成,反遭其害。”
張落雨道:“丞相,不然。前番丞相遣人勸降周瑜,那周瑜是什麼人?可以說是孫策自幼一起長大的密友,在東吳世受國恩,且掌重權,豈能歸降?但諸葛亮不同,他才剛剛投效劉備不久,感情不深,且諸葛亮之才遠勝周瑜十倍,若能來投,孫劉之輩,癬疥之疾矣。”
曹操沉思了半晌,覺得對方說的也有道理,諸葛亮的厲害他領教過,而且對方也的確是剛剛投效劉備不久,勸降成功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於是他問:“果有把握?”
張落雨道:“便無十成,也有八九成。”
曹操見他說的言之鑿鑿,有點心動,但是想起之前蔣幹也是言之鑿鑿,結果……所以陷入了猶豫。
這時,卻是劉熙出班道:“丞相,不妨一試,即便不成,也無妨礙,倘若此番偷得東吳書信等物,我等置之一笑罷了,斷不會再次上了……”
曹操想想,也是這個道理,他對劉熙的信任程度顯然在張落雨之上,如今劉熙力挺張落雨,他也就給對方一個面子,問過張落雨需要什麼東西,然後就給他一艘小舟,命他去了。
而劉熙這邊則是心裡暗中冷笑。
他不知道張落雨是什麼人,也不記得原著裡有這號人,對於張落雨的出現,他認為應該是自己蝴蝶效應的緣故。
然而呢,無論張落雨是什麼人,他都覺得,這是個意料之外的X因素,此番他既然請命,那就索性讓他去,能成最好,不能成的話,也藉此機會探探對方的底,以便將來有所應對。
……
曹操等人繼續商量進軍策略不提,而張落雨這邊,離開曹營,找到蓉兒,便和她一起去了周瑜大營。
甭管是歷史上的周瑜,還是小說演義裡面的周瑜,都沒有曹老闆那種特殊的癖好,因此帶上蓉兒也無妨,況且,蓉兒此番還有大用處。
以曹軍來使的身份來見周瑜,對方剛敗了一陣,心情煩悶,但是周郎雅量高致,還是依禮接見了張落雨二人。
張落雨一進來,便直接跳反,先說了自己此來是幫助周瑜幹掉曹操的,又說了自己在曹營的種種,只聽他忽悠道:
“貧道雖為方外之人,亦能辨別忠奸,那曹操窺探神器,不臣之心海內皆知,如此漢賊,我大漢軍民百姓,無不欲除之而後快。大都督前番用計,本來十拿九穩,奈何壞在了一個豎子之手,大都督可知那劉熙是誰?”
周瑜這幾天也早已經調查清楚了情報,悶聲道:“如何不知?他乃是劉馥之子,卻不想一個無名小輩……哎!可憐我黃老將軍,竟是折在他的手上。”
張落雨笑道:“大都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劉熙乃是貧道先師一記名弟子,當年仙師遊歷天下,見他也算聰穎,便傳了些學問與他,本來想他能夠輔助其父,匡扶漢室。不想他父投降曹操,他又在父親亡故以後,助紂為虐,壞了大都督用兵,使那曹操免遭於難。貧道此番下山,便是替先師清理門戶,一來除掉那劉熙,二來也助大都督挫敗曹賊,算是彌補同門弟子之過失。”
周瑜聽了這番話,只肯信一半,不過這也不耽誤他問計:“道長計將安出?”
張落雨道:“如此這般,如此這般。”
周瑜沉吟半晌,突然叫道:“去請諸葛先生。”
半晌,諸葛亮到來,各自見了禮,聽張落雨又把前因後果以及自己的計策說了一遍,凝神靜思了半晌:“此計甚佳。然如此行事,我軍無論成敗,自然無虞,可道長卻身陷奇險……”
張落雨慷慨激昂:“我輩修道之人,亂世則下山平亂,盛世則進山靜修,如今天下大亂,國賊肆虐,我道門不出山則已,出山則不問生死。”
他一番話說的甚為果決、情真意切,周瑜聽了,倒把他的話信了八成,又想了一遍張落雨的計策,心道:無論成與不成,我方都可靜觀其變,倒也無妨。
而諸葛亮則是深深的看了張落雨一言,隨後道:“若按此計,道長需亮如何配合?”
張落雨笑道:“曹操多疑,如何能取信於他,還望先生教我。”
他第二次見到大偶像,心情早已經沒有第一次那麼激動,但依然給與了對方足夠的尊重,自己雖然也有些想法,但還是請對方自己拿主意。
諸葛亮與周瑜對視一眼,叫人取來紙筆,寫了一封信,遞給張落雨:“你回去便對曹操說,亮願意歸順。然亮自出山以來,屢次挫敗曹丞相,恐他無容人之量,又恐他非真命之主。因此,願意與他做個約定:他此戰若能勝,則亮立刻俯首投拜,甘為驅使,若他此戰不勝,此事休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