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痴兒夢醒(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恰在此時,陳守義和李華終於趕到了這片戰場。
面對著眼前的戰局,大當家陳守義在猶豫,陳守義再一次陷入了艱難的選擇之中。
這幾乎就是生與死的選擇。
陳守義心裡清楚,只要在此處與明軍纏鬥起來,也許,這裡就是他人生逃亡路的終點盡頭。
而二當家李華卻救弟心切,二當家喝令另外的三條海盜船加入了另一處戰團,而李華本人的座船則直奔正在做困獸之鬥的三弟陳運來。
一向兇殘果斷表面上冷酷無情的大當家陳守義愣立船頭。
在這片青天之下,陳守義最信任、最放不下的人便是李華。李華雖然無能,但卻總是能給陳守義一絲若有若無的依靠與溫暖。風雨同舟生死同往三十餘年,只要能夠看到這個無能透頂的人,陳守義就覺得心裡踏實,就覺得自己應該為他擎起一片碧藍的天空。
此時此刻,大當家陳守義正面對著他後半生之中最痛心的選擇。
李華嚎叫著第一個跳幫殺嚮明軍,李明轉身前來迎敵,陳守義後發先至,自天而降,只一刀便砍飛了李明將軍的頭顱!屍體隨即被大當家陳守義飛起一腳踏入了大海。
陳守義終於放棄了逃命的最佳時機,衝入了戰場。
大當家陳守義先聲奪人,一刀一腳震懾全場。
眾明軍大駭!
驚懼之下的明軍連連向後退縮。陳守義、李華順勢衝上明軍戰船,如虎入羊群一樣四方砍殺。
李明已死。
明軍中的幾個百戶見勢不妙也想退出戰團,他們吩咐撓鉤手放開了海盜船。
可如今海盜船上反倒伸過來數十隻撓鉤,將明軍戰船死死地拖住,根本就不放明軍脫身。
普通的明兵哪裡是陳守義和李華的對手,一眾強徒悍匪跟隨在兩位島主背後怪叫著亡命砍殺,硬生生地在明軍中間砍殺出了一條血淋淋的衚衕!
明軍之中的百戶、小旗們揮刀督戰,雖然連斬了十數個後退的怯卒,但卻仍然止不住敗退之勢。
此時,另一側戰團之中的張勁楓將軍還在奮勇猛殺。
後來的海盜船加入了戰場之後,兵匪雙方的人數大體上均等。於是,這片戰場上就變成了匪我雙方勢均力敵的混戰。
張勁楓一腳將面前衝來的強徒重重踏翻,順勢反手一刀割斷了背後悍匪的咽喉,再旋身猛進,軍刀的刀尖猛然刺入了第三個海盜的胸膛!
張勁楓將軍再次大喝“殺!”
張勁楓喝聲未停,身體將動,正在此刻,他的親兵卻在後面遠遠地衝著他狂叫:“將軍!使節大人將令,命令我軍馬上退出戰場!••••••。”
張勁楓將軍雖然餘勇未盡,殺心未了,但只能按令收攏士卒,帶人且戰且退,退回到了戰船上。
撓鉤手放開了匪船之後,張勁楓的兩條戰船緩緩地退出了戰場。
海盜們對張勁楓將軍的軍刀也是心懷恐懼,不敢隨便衝上來阻撓。
而另一邊兒戰場上明軍的主將李明已經陣亡,兩艘戰船上的明軍士兵們正被群盜連連追殺,死死纏牢,欲逃無路,欲退不能,已經完全沒有能力撤出戰場。砍殺在繼續,明軍仍在繼續死傷退縮。
自開戰以來,大明天朝聖使節鄭和就一直密切地關注著海盜們的動向。
此戰也是鄭和輸不起的一場戰爭。
當今天下,鄭和只有一個人不敢隨便地糊弄,而這個人就是大明王朝的朱瞻基聖皇帝陛下。
這位聖皇胸懷廣闊,智慮無遺,其智慧竟然遠超乃父,直追乃祖永樂大帝。假如,鄭和真的將大明遠洋水師葬送於此戰之中,那麼,他的將來如何,不可想象。
每每念及此處,鄭和的臉上雖然還是不喜不怒無憂無愁,但卻是在肝兒顫。
鄭和心有大畏。
再確切一點兒,與其說鄭和是心有所畏,毋寧說是他對國家信仰的執著與呵護似乎更加地準確一些。